——二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
青山含黛,绿水如蓝。创建森林城市为我市生态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创建工作,持续提升我市生态建设水平和绿色竞争力,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建设,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67%,道路绿化率达到97%,水岸绿化率达到85%,形成了青山环绕、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宜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褒奖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也是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科学发展水平与和谐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201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五城联创”,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首个创建目标。目标已定,重在落实。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我市坚持做好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市长挂帅“五城联创”指挥部,下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创森工作。有了好的目标更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科学的规划,发展就无所依循,就形成了无本之木。面对“创森”这一发展目标,做好规划,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层层做下去,这样全市就能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布局。我市科学编制规划,锁定任务目标。充分发挥承德“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生态特色,依据承德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大型基础设施布局、自然山水形态、世界文化遗产布局和山区产业特色,构建以“一心二环三带十核百区”为骨架的城乡一体的生态民生布局框架体系,对引导全市科学建设、提振信心士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空气,是每一个人的朴素愿望。让森林进城、入村、上路,让老百姓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让承德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直接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根本目的。为此,我市明确攻坚重点,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定位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大力实施城乡增绿、荒山绿化、经济林产业、矿山复绿等八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增强全市人民生态福祉。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坚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广泛动员,迅速行动,按照既定任务,全面加强绿化,扎实推进荒山绿化和重点区域抑尘绿化,不断掀起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热潮。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栽后管护,全面提升森林管护能力,提高树木成活率、保存率。特别是易发森林火灾的高危时段,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火源管控,严格防火责任,完善防火预案,全面提高森林管控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一块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通过以创带建,最终让承德变得山青、水秀、景美、人和,将绿水青山变成取之不竭的金山银山,从而不断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积蓄更多的发展新动能。我市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调动广大市民的热情,释放城市创建的活力,形成上下齐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有效扩大群众参与,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共创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支持创城的浓厚氛围。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理念,建立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向绿化事业,提高绿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全员参与,共建共享,我市不断把生态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做好可持续发展大文章,为加快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播下绿的种子,创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之城,建出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美好家园!
(编辑:李岩 来源:承德日报)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