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掘宝 绿野生金———承德市强力推进矿业转产转型创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述评之四
2016-08-26   10时55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张丽莉

    驱车宽城境内长河两岸,但见山坡上栗树枝叶繁茂,累累果实缀满枝头,这里生产的板栗送上航空、远销海外。

    走入丰宁胡麻营乡河东村,鳞次栉比的大棚见证丰收喜悦,鲜嫩欲滴的蔬果送上京津百姓的餐桌……

    优于矿,亦忧于矿。

    曾几何时,这里都是“因矿而富”的黑土地,矿业企业的传奇致富史折射出资源型城市快速发展的轨迹,经济发展获得了矿业资源带来的丰厚回报与效益。然而,面对产业转型升级、自身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需要和考验,承德矿业亟需转产转型。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谋定而动,出台了《承德市创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为矿企转产转型指明了方向。

    黑土地结出绿果实,新农业变成生力军,“绿色富民”产业成为矿企转产转型的“出路”,也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在这片被巍巍青山环绕的沃土,滚滚碧水滋养的紫塞大地,承德矿企正在寻求一条通向生态与发展共生的可持续之路。

    从“因矿而兴”到“由黑转绿”——

    矿企转型求变探索生态发展可持续之路

    因铁而兴,依铁而强。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短短10年时间,宽城从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河北省二十强,实现了华丽转身。

    同时期,陶清泉组建宽城恒泰矿业集团,把一个只有2 万吨生产能力的小矿山发展成为年生产能力50 万吨的集团企业。

    事实上,恒泰矿业的发展历程勾勒出宽城的县域经济格局,宽城财政收入中矿业贡献了80%以上。但历史已警醒,在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面前,粗放的周期性产业犹如暴露在飓风中的建筑般脆弱。

    无独有偶,在我市一“矿”独大、以“矿”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因矿而兴并不是个例。

    随着矿产资源枯竭,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环境空间日益收紧,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接踵而至。面对重重困难,承德该何去何从?

    我市制定出台的《承德市创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发展观念上实现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在环境整治上实现由“黑色”向“绿色”、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由“粗放”向“精细”、在资源利用上实现由“地上”向 “地下”、在产品开发上实现由“固态”向“液态”,为矿产企业转产转型指明了方向。

    破是飞跃的开始,立才是飞跃的落脚点。

    “铁矿资源不可再生,但板栗树年年结果,找到生生不息的新动力,是民营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陶清泉告诉记者,从“黑”到“绿”,这步路走对了,转型早一步海阔天空,晚一步就是山穷水尽。

    如今,恒泰矿业集团华丽转身,收购并异地扩建了承德神栗食品有限公司。神栗食品已远销日本、泰国、美国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东方航空、河北航空合作,成为惟一进入航空食品的板栗。

    在我市,还有很多像恒泰矿业这样的矿企不再“唯矿是图”,而是逆中求变,逐步突破资源依赖,“二次创业”进军现代农业。

    “八山一水一分田”,作为典型的农业市、山区市,我市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和空间相当大。

    矿业转产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寻求替代产业,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特性决定了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主导地位。农业产业化既可修复城市破损的生态环境系统,又可创造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富民,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地绿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现代农业成为我市寻求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富裕百姓的最佳结合点。

    从“逆中求变”到“绿色富民”——矿企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坚

    耕地面积小而贫瘠,农业设施化程度低,产业大而不强,结构全而不优,效益增而不快,虽是农业大市,但我市农业产业的现状不容忽视。

    如何让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跨越,在现代农业的发展浪潮中,矿企以强力突破、蓬勃发展之势,加速步入质变通道。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特

    色农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个个“绿色富民”产业成为矿企转产转型的“出路”,也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靠矿产起家的丰宁顺达矿业集团,如今已成为集“矿业、农业、房地产、金融、旅游、物流、公路工程”为一体多元经营的企业集团,旗下的荣达农业公司更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目前荣达农业公司投入资金5000 多万元,流转土地2400 亩,建设日光温室、春秋温室268 栋,形成了2000 亩果蔬、绿化苗木的种植规模。2013年成功对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为“航天——丰宁绿色产业协作服务平台”企业联合会会长单位,共同打造“航天——丰宁”绿色产业品牌。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是带动农产品提质增效的“引擎”。

    像荣达农业公司一样,许多矿企依托自身优势,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引进现代化工厂化生产设备,有效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产品全部实现产销对接,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

    矿企发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在我市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成为承德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平泉食用菌,围场马铃薯,丰宁奶牛,隆化肉牛以及环首都各县的时差菜、设施菜……我市处处变成致富宝地,“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山楂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一大批主导产业品牌纷纷在全国叫响。

    “龙头舞、周身活”,矿企在拓展其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带动了我市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渠道。紫塞大地,正呈现山绿人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从“土里生金”到“对接京津”——矿企借势而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们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公司,2011年公司取得了产品自营出口权,公司生产的杏鲍菇经过包装后,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内蒙古、北京、朝阳、阜新、天津等地。”鑫盛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兴奋地告诉记者,从开矿到种菇,思路一开天地广。

    在承德刚刚采摘下的优质果品,两小时之后就能出现在京津市民的果篮子里。经过加工变身美味佳肴的食用菌,两小时前也许还在承德菌农的菇棚里汲取着营养。

    有这样一组统计数字值得关注,承德每年供应北京市场蔬菜190 万吨、食用菌20 万吨,尤其是7—9 月份,承德生产的错季蔬菜,占到北京蔬菜市场份额的25%以上。承德的菌类、胡萝卜、洋白菜分别占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当期上市量的70%—80%份额。

    天蓝、山绿、水清、土净的承德有着良好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同时还具备着“面积大、质量优、 市场近、环境好、劳动力充足”的叠加优势。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承德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以新的理念融入京津,努力打造“京津水源地”区域品牌。这对于矿企转产转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借势而为,借力而行。

    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我市农业定位于主攻京津中高端市场的个性农业、品牌农业、安全农业,矿企转产转型更要适应新常态,对标需求打造适应京津市场的“个性化”农业,进一步深化京承农业合作,寻求承接转移产业和开展项目合作。

    同时,现代农业就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我市将依靠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筛选引进,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转化推广和高标准科技园区建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业内人士建议,目前,我们发展互联网农业,最缺少的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但现在全国已经有很多成型的模式和运作团队,我们可以运用PPP 模式,引进成熟的电子商务团队。借助他们的力量,进入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甚至是国外的高端市场。

    智者得立其功,勇者得行其志。一座典型的资源城市,在阵痛中及时转型,奋力跳出“矿尽城衰”的怪圈,使产业转出新动力,让曾经的弱势农业,从“短腿经济”变身为“生力军”,“绿”字当先绘就富民新画卷。

    (编辑: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