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报记者聚焦合肥
2016-07-12   09时18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 7月7 日至9 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肥东县委宣传部、合肥晚报、肥东县文联承办的“中国晚报文化记者聚焦包拯及清廉文化·庐剧中的包公形象”系列宣传活动,在“包公故里”肥东县举办。来自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承德晚报等全国34 家媒体的记者聚焦“包公故里”。

    包拯,北宋庐州合肥(今合肥市肥东县)人。作为北宋廉吏,他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民间称其为“包青天”及“包公”。在包拯故里合肥,有着与包拯有关的丰富文物。包拯的形象活跃在众多文化作品中,戏曲是主要载体。庐剧,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包拯故里的代表戏曲,庐剧也有许多刻画“包公”形象的著名剧目。

    在合肥期间,记者通过对包拯出生地小包村、包拯少年读书地包公祠、包拯归葬地包公墓等国内独有遗迹的考察、采访,以及观看包拯故里代表戏曲——庐剧中的“包公戏”;参加包拯及清廉文化·庐剧中的包公形象座谈研讨会。其间,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馆长吴胜,从“清心直道,孝闻乡里”、“执政爱民, 执法如山”、“直言敢谏,铁骨铮铮”、“安民固本,为国理财”等方面,还原了历史上的真实包公形象。安徽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许辉介绍了戏曲和小说中勾勒出的包公形象。他表示,文艺作品中的包拯所体现出的优良品质,在我国提倡反腐倡廉、建设法制社会的当下,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合肥市文联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完颜海瑞介绍了庐剧和庐剧中的包公戏。

    同时,全国34 家晚报记者还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包公园、天仙配戏楼、砚山新农村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活动。(记者齐光伟、李嘉)

(编辑:赵萌 来源:承德日报)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