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马思稳通讯员张伟
“今年夏天来承德旅游,看见有好几条路都在大修,这回再来,发现市区的道路宽了,也畅通了很多。”日前,来自唐山的游客赵先生对记者说。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虽然没有主干道的繁华和宽阔,但“隐藏”在城市深处的一条条小街巷却连着千家万户,是百姓回家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我市老城区道路功能单一、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常被市民抱怨断头路多、弯路多、步行路不方便,道路交通不畅。为此,我市在畅通城市主干道路的同时,高度重视小街巷整修,着力解决好市民回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老百姓进一步看到新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从5 月份开始,我市进行了新一轮大规模集中修路,重点解决影响城市景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路段修缮问题。对市区山庄东路、武烈路、新华路、石洞子沟路4 条主干道,以及近年来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破损比较严重的山庄南路(碧峰门路)、竹林寺路、潘塔路等18条次干道进行了大修,总里程达到16.7 公里,总面积约24 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全部完工,覆盖范围之广、投资力度之大、综合保障之强、社会效果之好为历年之最。
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美化街区环境,改善核心景区环境质量,我市还实施了老城区多条山地步行系统改造,加大景区及中心城区道路维护养护力度。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大力实施磬锤峰景区道路、二仙居旱河南路、南营子人行道板改造等一批改善城市形象、解决群众出行困难的利民工程,全面促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不仅极大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优化了城市交通微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走路不小心都能摔一跤,老百姓出行太不方便了。现在这条路终于修好了,心里敞亮多了。”11 月25 日,家住市区牛圈子沟附近的居民张先生高兴地说。记者在牛圈子沟主路上看到,新铺筑的沥青路面平坦宽阔,工人正在进行后期的收尾工作,道路的畅通给附近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条路年久失修,路面状况非常不好,所以工期较长。由于受我市气候条件限制,冬季无法施工,全部工程预计2017 年完工。”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说,此条道路畅通后,将提高行人过街的便捷性、舒适性,减轻机动车道拥堵现象,加快出行速度。
随着小街巷整修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条条小街巷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的“堵心路”“泥土路”,已经或正在变成“舒心路”“畅通路”。
城市路畅通美观了,农村路也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由于交通便捷了,双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我们这投资了300 多万元,在十二号村实施了‘柳塘人家’乡村旅游项目,打造集餐饮、住宿、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柳塘人家’农耕文化创意示范园,形成十二号村柳塘子全境旅游的良好局面,年增收百万余元。”围场城子乡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乡共修建通村、组水泥路42 公里,巷道硬化5 万平方米,道路的硬化,使村域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民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农副产品销售有了显著的增加,马铃薯储存仓库的建设,大大增加了百姓收入和就业机会。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运输十分困难,经常有运输车辆被困在河水中央,连村里的孩子上学也需要家长蹚水背过河,在汛期十分不安全。”围场牌楼乡于家湾村村民李大爷说,架一座跨过蚁蚂吐河的桥是当地村民最大的愿望。
在交通部门的积极争取下,坐落在于家湾3 组的吗哈吐中桥项目建设完成。该桥的建设解决了河南营、孤山沟门、富水沟门3 个自然村198户、575 口人出行的最大难题,给偏远村庄带来了发展契机。
今年,我市制定了2016—2018年全市普通公路建设“三年攻坚”实施方案,确定了实施“二消二改二服务”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即:消灭砂石路、消灭危桥,改造年久失修‘村村通’、改善缺桥少涵现状,服务景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对公路建设的协调、指挥,统筹调度公路建设前期、征地拆迁、地方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力攻坚,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
据了解,省交通运输厅下达我市2016 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为843 公里,计划投资6.4 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1107 公里,完成投资7.49 亿元,主要用于加快县乡村公路新建、改建,以及71 座危桥改造、163 公里窄路加宽和210公里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建设,并实施了174 村222 公里美丽乡村街道硬化工程。
(编辑:刘宏韬 来源:承德日报)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