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15-18258 |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文件编号: 承市政字〔2015〕89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承德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冀政[2014]85号)精神,推进我市食品工业加快发展,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食品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以培育全市工业重要支柱产业为目标,坚持依托优势、对接京津、集群发展、打造品牌、确保安全的原则,充分发挥承德生态优势,运用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环绕京津的市场优势,瞄准京津市场,发展一批集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产品研发、休闲体验观光、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上下游链条有机衔接的农业产业园区;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掘承德绿色、生态、保健等内涵特色,培育和壮大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安全可靠、质量过硬、品牌响亮的名牌产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我市食品工业上规模、上水平,向深层次拓展,向高端迈进。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食品工业占比达到10.5%,比2014年提高3.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集聚发展模式,初步建成一批饮料、菌菜、肉类、粮油、酒类、乳制品、保健及休闲食品加工以及与食品加工业密切相关的产业集群。力争新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研发平台,我市省级以上食品类研发平台达到10个以上。力争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拥有河北省著名商标130件,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稳步提升。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杜绝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到2020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3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8家,超5亿元企业12家,超亿元企业35家,全市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以161个重点食品项目建设为支撑,推进我市食品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项目总投资575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新增主营业务收入839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78个,总投资232亿元,预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425亿元,新增利税57亿元。谋划项目83个,总投资343亿元,预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64亿元,新增利税43亿元。
(一)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立足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相结合,把大行业做强,把小行业做大。
1.果品加工业。彰显承德农产品加工业的传统特色,提升植物蛋白饮料、果汁饮料、含乳饮料产品档次,依托露露股份等优势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植物蛋白饮料、功能饮料、特色果汁饮料等饮品,扩大杏仁露、核桃露和山楂果汁等产品市场份额,并形成集团带动效应。着力实施露露股份50万吨植物蛋白饮料技改扩能、宇航人沙棘金红果改造、哈露、乐野、露美达、隆化杏之芗、丰宁水星杏仁粉等企业技改扩能项目。以怡达食品、宽城神栗、承德栗源、丰宁平安高科、畅达生物科技、曼曼食品、爱博食品、广盛居休闲食品和兴隆红果宝项目等加工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加工生产能力,开发干果蜜饯、栗肉、菊粉、松花粉等方便休闲、保健功能性食品,提高产品档次。积极推进山楂黄酮、山楂普朗原液、山楂原花色素提取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步伐,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重点实施承德栗源食品工业园、承德神栗食品公司板栗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形成干鲜果品加工能力9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带动干鲜果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形成年加工60万吨蛋白饮料、2万吨果品饮料、20万吨果品罐头生产能力,产值达到85亿元。带动种植山杏林500万亩,改造低产山杏林、山楂林等100万亩,生产活性炭10万吨,成为全国最主要的蛋白饮品和水果罐头生产加工基地。
2.菜蔬食用菌加工业。依托承德独特的冷凉气候和中国食用菌之乡两大优势,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依托兴隆、平泉、围场、丰宁、承德县、滦平、隆化扩大无公害、无污染和工厂化蔬菜、食用菌基地规模,加快水果、蔬菜深加工步伐,开发营养果蔬汁、果蔬罐头、果蔬菜肴以及速冻、保鲜、膨化果蔬产品。以承德县绿丰、承德丰大、围场福袁等蔬菜加工企业为依托,扩大加工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重点实施围场胡萝卜汁、蔬菜饼加工,隆化汇源食品、蔬菜深加工,丰宁广岳蔬菜深加工、承德栗源食品工业园、神栗食品板栗鸡果蔬深加工、怡达食品集团系列产品加工等扩能改造项目,曼曼食品食用菌初深加工项目,森源、润隆公司技改扩能项目。到2020年全市蔬菜初深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吨,形成6万吨蔬菜原浆生产能力,食用菌初深加工140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带动蔬菜播种面积165万亩,总产量660万吨;带动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20亿标准袋,产量200万吨,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
3.肉食制品加工。提高猪肉加工产品品质和档次,扩大牛羊肉、家禽、水产品等肉制品加工规模,积极开发低钠、低硝、低胆固醇以及适于不同人群食用的功能性肉制品,大力发展猪、牛、羊、鸡、鸭、鱼等肉类精深加工制品,鼓励支持集养、加、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华都、三融肉鸡、围场宏远、隆化福泽、隆化格林、丰鑫实业、平泉六河源等技改扩能和博亚生猪屠宰加工、宏福祥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形成加工生猪400万头、肉牛15万头、肉鸡1.6亿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30亿元。
4.粮油制品加工业。面向京津冀细分市场,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加工转化增值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借助五谷农庄、隆泉、康硒、绿源等品牌,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有机、特色的免淘大米、富硒大米、富硒小米。依托隆化三北种业等企业,重点发展种子、麦芽糖及淀粉产品。以围场、丰宁为重点,调整优化马铃薯品种结构,推广和应用大垅机械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和品种。依托富龙农业、味来食品、泓辉双合等企业,发展淀粉、速冻粉条、即食粉等区域特色产品。培育发展杏仁油、胡麻油、菜籽油等食用油加工业。加快实施隆泉米业粮食加工区、京北第一草原农业生态园及隆化恒全有机粮油、围场富龙公司、味来食品、泓辉双合马铃薯深加工及系列食品加工等项目。到2020年全市年产优质水稻、杂粮65万吨,马铃薯加工量107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带动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200万吨。
5.酒类制造业。用好优势品牌把白酒做强,在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同时,扩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避暑山庄、板城酒业、九龙醉、四海集团等酒类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力争1-2个白酒品牌挤入全国名酒行列。同时,以优质、低度、多品种及低消耗为方向,开发果酒、米酒、保健酒等品种,构建白酒、啤酒和红酒生产加工格局及产品结构。重点实施山庄集团循环工业园区、九龙醉实业整体搬迁、宽城宝琢酒业酒厂建设、广盛居二期扩建等项目。到2020年形成12万吨白酒、20万吨啤酒生产能力,实现产值80亿元。
6.乳制品加工业。坚持信誉至上,拓展生产规模。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依托丰宁缘天然乳业、双滦承德畜牧场等骨干企业,以优质黑白花(荷斯坦)奶牛为主要品种,提高奶源质量,全面推广牧场机械化挤奶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方式。重点发展有机奶、乳酸饮料等液态奶制品,增加花色品种,积极发展高品质巴氏杀菌乳、凝固型酸乳及混合型酸乳等产品,努力实现固态、液态、冷冻等产品品种全覆盖。重点实施缘天然乳业现代化奶牛牧场及有机奶加工项目。到2020年形成年加工鲜奶40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30亿元。带动奶牛养殖存栏20万头,产奶8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有机奶生产加工基地。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鼓励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发挥商誉、品牌等优势,通过重组整合,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行业龙头。扶持露露股份、宇航人、乐野等饮料加工企业,森源、润隆、绿丰、丰大、福袁、广岳等菌菜深加工企业,博亚、华都、三融、三元、新希望、挑战、丰鑫、六河源等肉食品加工企业,五谷农庄、隆泉、康硒、绿源、三北种业、泓辉双合等粮油加工企业,避暑山庄、板城酒业、九龙醉、四海集团、宝琢酒业、广盛居等酒类生产企业,缘天然、承德畜牧场等乳制品加工业,栗源、神栗、怡达、曼曼、平安高科、畅达等保健及休闲食品加工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拓展融资和经营领域,全方位提高优势骨干企业的综合实力。全力支持露露股份、缘天然、华都公司、山庄集团、板城酒业、五谷农庄、怡达食品、神栗食品等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增强配套功能,加强专业分工协作,带动中型企业做大,小(微)型企业做精,形成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微)型企业为补充,协调发展的食品产业格局。
(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创建市场和销售网络,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一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结合国内外市场状况和产业发展背景、市场供求关系、品牌建设、竞争格局、渠道发展等方面,解决我市食品产业定位不清晰、营销理念落后、市场化运作方式简单等问题,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增强市场意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牵引,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力布局,提升市场建设水平,倒逼产业发展。适时谋划建设一个大规模、高品质、产品富足、特色鲜明、能够提供高端快捷服务的承德特色食品文化城。
(四)延伸食品产业链条。支持食品加工企业依托粮油、畜牧家禽和水产品、蔬菜和食用菌、果品、乳制品等农产品集中产区,建设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明显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使之成为食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鼓励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建立完善的产品营销、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体系,并适度向与食品相关的包装材料、专用容器、洗涤剂、消毒剂以及专用工具、设备等领域拓展,增强对协作配套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食品加工企业,按照养殖—加工—废弃物转化利用和种猪场—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冷藏物流—能源燃气—有机无机肥料等循环经济理念,向全产业链模式拓展,逐步建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实施名牌兴企战略,做好品牌营造文章,努力在品牌的挖掘、培树、推介、引进和保护上下更大力量,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品牌占比。支持、鼓励食品企业和产业集群,通过加大宣传、提高质量、自主创新、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手段,巩固提升已创中国驰名商标的露露、山庄、板城、四海、怡达等老字号品牌和区域名牌的市场知名度,发挥驰名商标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我市文化资源优势,展示承德独特的避暑山庄皇家文化,做到世界文化遗产与食品文化有机融合。鼓励和支持神栗、九龙醉、隆泉等25个河北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鼓励所有食品企业通过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全面提高我市食品工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品牌带动效应,实现品牌效益。注重培育研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安全的新兴食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新生代品牌。鼓励和支持有技术、产品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食品加工企业,着眼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调整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强力打造省内、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积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研制,强化标准化生产,开展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继续研发新工艺、新产品,让现有品牌更具影响力。
(六)提高食品加工深度。研究和适应现代食品消费需求趋势,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进步成果,扩展加工领域,提高加工深度,增加终端产品品种,扩大食品加工增值空间。立足于满足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家务劳动社会化要求,加快推动食品工业化。按照既要满足消费又要引导消费的要求,推动方便食品、功能食品和速食品等产业加快发展。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针对不同需求,细分市场,以婴幼儿保健食品、老年健康食品、健美美容营养类食品等为重点,加快研究开发,尽快形成批量生产。推广节约减损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推进节料节能节水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提高食品成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七)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应用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我市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借力京津科研力量,特别是北京的国家级、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提高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加快工程化研究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攻克适应工业化生产的信息、生物工程、新型分离、现代包装、节能干燥和清洁生产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传统米面加工、杂粮、中餐菜肴、豆制品、肉制品和调味品等风味保持技术、货架期延长技术、工艺流程标准化等研究和专用设备开发。注重开发新资源,使用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加速食品工业由粗放型向创新、优质、高效和引领市场消费的方向转变。
(八)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全程监管和无缝衔接。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都要配置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和产品出厂检测等检验监测设备,制定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承德市情的食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程,完善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进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工作,加快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CMS(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体系认证推广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在现有试点基础上,逐步向食品工业全行业推广CMS。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强力整顿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查处和打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严肃执法和强化企业自律,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九)建设互联网+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对企业网络营销知识体系培训,培养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多视角、多维度与电商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核心优势,进行食品工业产销直面对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及时有效处理物流交易,提高产品流通效率,让消费者可以直面的利用网络浏览食品工业生产、加工、运输、交易过程,增进消费者消费产品的信心,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转化率。
(十)建设一批园区基地。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食品产业集聚式发展。重点打造承德饮料酒产业基地,宽城-营子-兴隆果品加工基地、平泉食用菌加工基地、承德丰宁围场蔬菜加工基地、承德县食用菌生产基地、滦平承德县隆化丰宁肉食品加工基地、丰宁乳制品加工基地、隆化滦平丰宁粮油加工基地、宽城兴隆板栗基地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食品产业聚集区,并争取列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形成食品工业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争创名优品牌的重要载体。重点谋划在兴隆县、隆化县、丰宁县、承德县、滦平县等地培育创建若干个食品工业园区。在加快食品产业园区建设速度的同时,尽快完善园区环评规划等前期手续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证入园食品工业企业及时落地,顺利开工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加快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全市食品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好加快本地食品工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保障用地需求。在筛选省、市重点项目和安排建设用地时,向食品加工项目倾斜。同时,要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实现食品工业科学发展。鼓励食品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特色园区,通过集中建设基础设施、标准厂房,提供技术研发及质量检测等服务,统一组织三废处理,统一建设公共技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电子商务交易、公共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向园区聚集。允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农用土地使用权,建设专用原材料生产基地。
(三)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优,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对新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市级奖励200万元,企业所属县区奖励100万元;对新获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及省级服务名牌的,奖励20万元;对获准以地理标志注册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企业或组织,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逐步增加财政性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切实落实农产品初加工龙头企业减免税、企业新购置设备增值税抵扣及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在工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扶持、科技发展等专项资金安排上,对符合条件的食品工业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确保食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鼓励县区财政加大对食品工业扶持力度。
(四)促进企业整合。进一步强化企业合作,鼓励推动相似企业或上下游关联企业间的整合工作,提高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整合企业资源,提高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壮大企业整体实力,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通过企业整合,培育形成20家具备绝对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研究制定扶龙政策,走龙头进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之路,加快实现农民脱贫。
(五)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食品工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增强对食品工业发展的支持和调控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的信贷支持,创新扶持食品工业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把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纳入信贷投放长期规划,增加符合条件食品企业的贷款投放,保障食品企业收购农产品所需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解决建设和流动资金。落实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的补助和奖励政策,培育一批食品加工上市公司。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担保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中小食品企业和农业基地建设提供担保。引进扶贫基金会等基金,探索扶贫基金会等参股地方食品加工企业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拓宽食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做大做强本地企业。
(六)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市内外特别是京津食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以自有科研成果、核心技术为依托在我市领办或创办食品加工企业,或以自有科研成果及核心技术入股、参股我市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市内外科研机构、骨干企业与我市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对在食品工业生产的信息、生物工程、新型分离、现代包装、节能干燥和清洁生产等共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科研机构和带头人实施奖励。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鼓励食品企业按税法规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
(七)加强品牌保护。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优惠政策,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新闻媒体要加强对食品工业优势骨干企业及其名牌食品的介绍和宣传。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制度,严厉打击仿冒、伪造名牌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知名品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形成崇尚品牌、尊重品牌的社会氛围。
(八)扩大对外交流。牢牢把握津冀协同发展、京承农业合作的重要机遇,加大招商力度。强化引进,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建立生产基地,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鼓励我市优势食品企业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到市外、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出口卫生注册登记和国外卫生注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食品经济活动,国家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省开放发展专项资金等优先向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倾斜。
(九)实施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优化执法环境。围绕及时妥善处理食品行业质量争议、服务纠纷等,规范完善行政调解、专业仲裁程序。及时发现、坚决查处食品行业以次充好、假冒他人品牌、非法使用替代原材料、添加违禁物品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善依法、通畅、为当事人保密的举报、投诉渠道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维护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秩序。
附件:承德市加快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015年9月2日
附件:
承德市加快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李晋宇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李强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毅市发改委主任
成员:王凤祥市发改委副主任
邱亚民市委宣传部外宣局副局长
栾志宏市财政局副局长
于清轩市工信局副局长
宋文平市委农工委副书记
刘树新市农牧局副调研员
任阁兴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周满市林业局副局长
艾雪峰市商务局副局长
王亚洲市科技局副局长
王鹤松市国土局副局长
赵乐市环保局副局长
张立新市交通局副局长
孙臣市卫计委副主任
胡维俭市金融办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食品工业发展的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王凤祥同志兼任。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各部门,市政协各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9月2日印发
(共印400份)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