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抓出一片新天地
2015-03-14   07时35分 浏览次数:

——承德市供销社在改革发展中悄然回归实现新跨越

编者按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推动“三农”工作的阵地和载体。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对发展现代农业、完善流通体系、活跃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市供销社以改革为动力,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注重实践,积极创新,着力加快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拓展为农民服务领域、创新为农民服务方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走出了一条“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之路,在打造为“三农”服务的综合平台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市区里,遍布社区的30个蔬菜直营店,成了市民购买平价、放心蔬菜的好去处;坐在家中市民就可以在“菜小丫”网上选购蔬菜比市场上便宜不说,一会儿就能送到家,省时省心省力。在乡镇里,围场新拨乡的村民已经习惯到供销社综合服务中心来购物、看书和休闲娱乐;平泉县卧龙镇的农民合作社里,菌农们正在盘算今年签下的几笔大单和准备将产品出口的生意。

    城乡市场的变化,是市供销社深入改革焕发活力的体现。

    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共有49家直属企业,143个基层供销社,发展农民合作社585个,乡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6家,各类经营网店965个,综合服务中心26个,拥有总资产9.47亿元。2014年,全系统购销总额同比增长17%,主营收入完成9亿元,实现利润1558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处于全省前列;全市供销社系统开工建设项目14个,其中在建项目7个,新落地项目7个,总投资达到27.7亿元,已完成投资2.89亿元,超过前十年项目资金投入的总和。昔日的供销社,正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两社”融合:120个基层社壮大26个主导产业发展

    “多亏了供销社为我们领头,现在我们乡的养鸭产业越做越大!”承德县大营子乡养鸭户激动地说。承德县大营子乡是有名的养鸭乡,柳河鸭蛋颇有名气,但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农民一家一户自产自销,规模小,实力弱,受市场影响大,收入不稳定,产业始终没有发展壮大。

    2008年,大营子供销社联合106个养鸭户成立了大营子养鸭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引领下,辖区蛋鸭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农户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社成员年鸭蛋产量已经达到10万公斤,蛋鸭存栏3.5万只,年实现销售额620余万元。

    市供销社通过推广大营子基层供销社领办农民合作社,以农民合作社改造传统基层供销社的“两社融合”模式,实现了基层社和合作社在组织体制、经营体制上的有机融合,提高农民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引领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市供销社系统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社585 家, 14家被评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成具有“两社融合”性质的新型基层供销社120个,吸纳230家农民合作社加入新型基层社,直接参与26个主导、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组建跨区域、跨产业型联合社,进一步培植特色产业,使农产品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是承德市供销社系统带领农民合作社组团闯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又一有效办法。

    平泉县供销社联合当地8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领办平泉万隆联合社,注册“菇香隆”商标品牌,产品远销韩国、荷兰、德国,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创汇127.4万美元,为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宽城以11个基层供销社领办的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组建宽城供销板栗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入社成员1003户,带动栗农4230户,栽果树28万多株,年产量3000多吨,占全县板栗产量的30%,去年为社员返利16.7万元。目前,全市组建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5家,发展乡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6家。

    在自身谋求新发展的同时,市供销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直哺农民合作社,多策并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去年,市供销社通过承德副食品总公司产销对接项目争取资金840万元,对5个农民合作社进行了项目扶持,使板栗、山楂、西红柿、尖椒、茄子等16种农产品扩大了生产。该项目完成后,五个对接合作社将直接带动570户农民开展种植,新增助农增收950万元,辐射带动7670家农户从事相关的种植业,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一网”流通:965个经营网点形成农村流通网络新体系

    近两年,市供销社强力打造新型龙头企业,重点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整体推进连锁经营,在广大农村构建起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打造农副产品流通的“高速公路”,实现货畅其流,推动承德农业产业化发展,活跃农村经济。

    市供销社按照“市级建龙头、县级搭平台、区域布网络”的思路先后投资3600多万元,在市区北部建设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北区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12.5万吨,交易额5亿元,保障了市区30多万人口的蔬菜果品供应。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我市发展需要,位于高新区规划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南区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已开工建设;承德市与河北省供销社共同投资20亿元,占地1500亩的承德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在石家庄正式签约。

    通过市区批发市场和20个供销社主办的公益性农产品集贸市场,在没有专业人才,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全市供销社系统建设农资、日用消费品等各类经营网点965个,已经初步形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新服务新的流通服务网络,为我市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自从我们小区门口有了蔬菜平价直营店后,再也不发愁去市场买蔬菜和水果了。市供销社创办的蔬菜平价直营店,不仅蔬菜新鲜,而且便宜实惠。”长安小区居民说。

    从2011年开始,市供销社连续3年以蔬菜果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建成平价蔬菜直营店30家,蔬菜综合加价率控制在30%以内,覆盖市中心区7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镇,辐射供应一半以上人口。每年销售蔬菜6000吨左右,直接让利市民200多万元。实现了政府以低成本换来居民“菜篮子”大实惠的目标,有效地发挥了政府对蔬菜市场价格的调控作用,保障了蔬菜价格平稳、合理运行。

    供销合作社一头联系农户,一头连接市场,既是工业品下乡渠道,也是农产品进城渠道,具有沟通城乡、双向流通的桥梁作用。供销社依托打造的现代流通平台,利用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基层经营网点和直营店打造农资直供、农产品直销的“双向流通”工程,为农民提供价低质优生产资料,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直接让利于农。

    从只有牌子、壳子,到如今供销社农资超市、生活超市遍布城区、乡镇、农村,供销社已经成为服务城乡居民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有效地保障了我市农业生产的需要,提升了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水平。

    在农副产品流通平台大力建设的同时,承德市供销社还开通了“承德市供销社农产品电子商务网”,将30个平价蔬菜直营店与其并网管理,开展线上销售线下配送业务,打出“菜小丫”送菜到家品牌。围场、兴隆、平泉等5个县也相继建设了电子商务网站,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农村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去年,全系统网上农产品交易额达到1100万元,为助农增收探索了新路径。

    服务“三农”:26个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

    经过系统改革改制后,市供销社系统大部分基层供销社已经消失,即使保留下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名存实亡,这部分基层供销社土地荒芜、房屋破旧,但往往占据乡镇的中心位置,如何利用这些闲置资产恢复基层供销社为当地农民进行服务,成为摆在市供销社面前的一道难题;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农村市场尤其是边远农村物资匮乏,加上农民大都居住分散,配送成本高,如何让农村居民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放心商品也是困扰当地政府的“老大难”问题。

    为此,市供销社系统采取多种方式开发闲置资产,几年来,陆续建起了一批集公益性和经营性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把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扩展“三农”服务的重要手段,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去年建成的承德县三家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辐射带动6个乡镇、60余个行政村,拥有农资、日用品等10个经营性和文化娱乐、农技培训、便民服务等15个公益性项目,成为目前全省建设面积最大、服务功能最全的乡镇级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综合服务中心而恢复的三家乡供销社,联合当地12家农民合作社共同组建了三家乡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入社成员274名,有效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供销社单一的“一买一卖”传统形象,改变成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

    目前,全系统共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6个,辐射60多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综合服务中心有效地推动了乡镇“小城镇建设”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所提供的各项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高效、便捷和优质的生活方式。同时,依托综合服务中心而重新恢复的基层供销社还在引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个”创新:构建三大服务体系激发内在潜力

    目前,我市已被列为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惟一金融改革试点市,围场、滦平、兴隆、平泉四个县被确定为改革试点县。

    去年年底,我市出台了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确定我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要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突出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金融体系和管理体制五个创新,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构建以实体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规范运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连接城乡的农副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以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合作社为平台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缓解我市农村金融市场缺失,农民发展产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以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合作社为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直接服务于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销社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新体系正在形成。

    据悉,目前承德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已经启动;按小额贷款公司模式运营的9家农村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已经展开,以供销社为实施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正在稳步推进。

    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潘玉辉说:“下一步市供销社将围绕市政府供销社综合改革方案,全面完成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孙艳

    (编辑:刘宏韬 来源:承德日报)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