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冯翠昕 王畅 通讯员 王丽萍
“用手机就能给社区干部作风进行评分,现在对干部评价真是越来越阳光了。”2014年9月26日,“双滦区干部作风网上评价查询举报系统”正式开通,社区的居民们纷纷拿起手机,登陆“系统”为社区干部作风打分。
将干部作风置于阳光下,干部作风好不好,服务优不优,群众说了算。实施干部作风量化评价,加强长效监督和管理,让干部作风“常态化”一直是我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进行经常性“体检”,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监控链条,强化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和管理,无疑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续改进作风的最佳切入点。
为此,我市创新干部作风评价机制,开新“药方”,治干部作风“顽疾”。自2013年以来,市纪委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干部作风评价机制,选取县区、市直部门作为试点单位,构筑干部作风监督体系。
市文广新局制定了100项具体内容对机关干部遵章守纪进行规范;承德县建立了360度多维立体动态考察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双滦区创建了以“制度+科技+保障”为骨架的干部作风评价监督体系。
我市干部作风评价监督机制受到省纪委肯定:
“承德市探索干部作风建设评价工作,主体清晰、指标明确、方法创新、结果运用到位,要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开。”
“承德市多途径探索干部作风建设评价机制的做法值得借鉴,可报中纪委信息处。”
“请效能室关注研究承德市的做法,研究思考推进提质提效的具体办法,完善加强效能监察的方式方法和制度体系,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着力“四风”,细化指标,反向评价,列“不正之风清单”狠刹歪风邪气
“作风表现随处可见,要考评作风却无从下手。”干部作风“评什么”这一问题一直是困扰干部作风评价机制的一个瓶颈。
“传统的作风评价很容易与工作纪律和实绩考核混为一谈,评出来的结果干部不认同,也不服气。”干部作风评价监督机制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体现共性,突出个性,分级分类建立评价体系。
为此,我市进行了多方探索,其中,“反向评价”就是打破传统评价模式的突破性成果,双滦区作为试点区首创并应用了这一模式。
何为反向评价?反向评价是相对于正面评价而言的,正面评价的内容是“优良作风”,切入点是“成绩”,落脚点是“好不好”,判分形式是“加分”,评定方式比较温和,也比较传统;反向评价则是将“不良作风事项”设置成评价指标,切入点是问题,落脚点是“没有不好”,判分形式是“减分”,评定方式比较直接,也比较有震慑力。
着力“四风”,细化指标。本着这一原则,双滦区将“四风”指标细化为3类64项,伤害群众感情的“懒政”问题,包括冷横硬懒散庸拖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损害群众利益的“庸政”问题,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等现象;损害干部形象的“怠政”问题,包括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公车私用、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等现象,群众深恶痛绝的行为全部被列入了评价内容。
按照《双滦区干部作风评价办法》,一般干部的指标有14项、中层干部14项、科级班子成员17项,科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评价指标达19项,包括:执行力弱、责任心差、弄虚作假、缺乏合力、落实不力、威信不高、领导力弱、脱离实际、民主不明、办事不公、正气不扬、公权私用、自律不严、脱离群众、态度不佳、服务不优、效率低下、行为不廉、权力滥用等。这样的评价机制也得到了广大干部的认可。
敢于公开,勇于担当。“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考题’,都是不好的作风事项,谁看了心里都是一震。就是看看干部有没有不好的作风表现,如果有,严重不严重。严重的扣分多,不严重的扣分少。能把不良作风事项在网上大大方方亮出来,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担当,真是不简单。”退休的校长王家永答完卷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反向评价”直面作风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藏不掖,揭的是疤、晒的是丑、露的是短,列举的是“不正之风清单”,体现了我市对歪风邪气集中整治的决心和力度。
因“岗”而异,网络评分,鼓励举报,建“公正投票平台”得真实意见
在干部评价机制中,公平、合理的评价干部作风十分重要。要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按照差异评价原则,分层评价,量体裁衣。
“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形式和群众要求不尽相同。”为此,按照“化繁为简,便于考评”的原则,双滦区试点根据职务级别和岗位责任,将全区3791名机关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干部,划分为科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科级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等4个评价序列,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干部,被合理地分配到相应的序列进行评价。评价序列不同,所对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也不同。
网络评价,客观公正。网络评价、网络举报、网络监督是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科技反腐的重要抓手。为确保评价的公正性,避免受到环境、人员等因素影响评分结果,双滦区投资30万元,自主设计研发了“作风评价举报系统”,实现了作风评价、结果查询和问题举报功能三位一体。通过建立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评价平台,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普通百姓即使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也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参与到干部作风评价活动中来,让作风建设的新成效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被评干部62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96分,分差为4分;被评干部79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9分,分差为51分”,这是双滦区分别开展干部作风现场测评、网上测评的两组数据,极大的分差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网络评价的客观性更高。
“以前给干部划票打分,都是两个人挤一张桌子,前后左右都是人。哪敢按心里的真实想法打分呀,谁知道有没有人去‘打小报告’。现在好了,网上打分,在哪都行。”王家永感慨地说:只要后台授权,任何人都可以凭借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上网终端,登录“双滦区党务公开网”,进入“双滦区干部作风评价举报系统”,在线完成评价、查询和投诉举报等活动。同时,通过登录密码或者扫描二维码,被评价人可以“面对面”在线查阅个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单位全员作风评价的成绩、排名以及作风状况分析反馈报告,并可下载相关信息数据进行保存。
常态评价,深入持久。为确保评价体制常态持久,鼓励广大群众对不良作风行为大胆举报,双滦区制定了《双滦区违反干部作风署实名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双滦区干部作风评价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配套制度,将干部作风评价纳入区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在年度评价中,双滦区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实行多种考评方式,做到集中考评和定点考评相结合,统考、年考与季考、月考、旬考相结合,一考与多考相结合。年末汇总后取综合成绩为最终结果,评价结果纳入本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和工作实绩考核,确保干部作风评价常态化。
全民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督,集“百家之言”获科学评价结果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谁来评价至关重要。我市在创建干部作风评价监督体系中,既注重可操作性、针对性,又注重参与评价主体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确保评价客观真实。
坚持开门评价,参加评价人员既涵盖内部干部职工、上下级组织、工作联系较多的同级部门、管理和服务对象,又广泛吸引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参与,保证人人都有评价权。
整合评价资源,实现评价“全员参与”。“欢迎您登录双滦区干部作风评价举报系统进行干部作风评价,当日12时前未评价者,系统将再次提醒,谢谢”,该区四大机关的26位副处级领导都收到了这样的信息,并参与了评价活动。双滦区干部作风评价人员参与面,辐射到了全区所有部门、单位和行业的各个角落,既有党政机关干部,也有各行各业代表,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评价干部作风的“评判员”,每个人都有评判干部作风优劣的“话语权”。
全面覆盖,领导职工百姓一个不落。“被评价干部79人,评价人员819人,收回测评卷3734份”——这是双滦区最近一次网上评价副科级干部的信息,这组数据说明,每次干部作风评价,一名干部至少要面对47份测评卷。在评价权重设置上,针对不同的评价人员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以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为例,对这个层级评价的5个评价层面的权重分别为:区级领导20%、“两代表一委员”10%、社会服务对象35%、单位班子成员10%、单位职工25%。据系统管理人员介绍,系统建有可以随时增容的评价代表信息库,每次抽选的代表数量可以调换,也可以增减。评价人员覆盖面越广,参与人员越多,评价结果就越科学。
全程监督,杜绝人工干预作弊。根据《双滦区干部作风评价办法》,在评价程序上,主要包括准备→测评→汇总→运用→建制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步骤。在信息核对、试卷设置、人员分配、数据统计、结果反馈等各项工作中都有规范的流程。与评价成绩相关的报表都由系统自动生成,人工无法控制,所以没有人为修改作弊的可能。平台管理配备专业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只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就不会出现失误和纰漏。可以说,评价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全程监督的过程,基本杜绝了人为作弊的现象。
定期反馈,奖优罚劣,追踪问效,开“作风药方”促干部健康成长
作风评价机制,最终是为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在加强干部作风监督的同时,也加强了干部管理。通过作风评价,促进了干部廉洁从政,逐渐形成了以评促监,以监促改,以改促优的良性循环。
定期反馈,比较提高。进了办公室就直奔电脑,打开“双滦区干部作风查询系统”界面,看看上次的评价成绩公布没有。这是滦河镇镇长宫静宇每天上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都快要成习惯了。”宫静宇说,“以前的作风测评,‘打完票’就结束了,被评人并不清楚测评结果。现在不一样,真是有很强的期待,总想早点看到成绩,看看自己的作风表现,在同事和百姓的心目中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能不能达到满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和改进。”宫静宇的想法也代表了全区被评干部的心声。
每次评价结束后,双滦区定期在查询系统公布考评成绩、同比名次和反馈报告。被评干部可以在网上查询、保存和打印相关数据信息。不少被评干部表示,考评过程既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过程,也是对作风表现寻医问诊的过程。通过自身不同阶段的成绩比较,同类评价群体中的排名对照,诊断在作风方面是否有“病”、有“什么病”、“病因”是啥,然后开出“药方”加以治疗,做到逐一问诊,对症下药。
评价机构还有针对性地制定被评单位和干部个人《作风评价反馈报告》,重点是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做到以评促监,以监促改,以改促优。
确定等次,奖优罚劣。干部作风评价结果运用是加强干部作风监督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抓手。根据干部作风评价的综合成绩,双滦区按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档次兑现奖惩,单位成绩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个人成绩纳入干部工作业绩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奖评优评先挂钩,评价成绩为“比较满意”以上档次者纳入后备干部序列,评价成绩为“基本满意”以下档次者,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不予考虑或暂缓考虑,并取消当年评奖评优评先资格
动态管理,追踪问效。双滦区对评价档次为“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单位和个人,坚持以灵活机动的动态评价、随时评价、定点评价的方式进行跟踪检测,努力实现以评促监,以评促改的效果;在推行任前廉政谈话、信访谈话、纪委常委约谈下级党政班子成员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党员干部作风预警教育机制,对作风评价档次为“不满意”的干部,由区纪委进行谈话提醒,要求相关负责人限期整改、做出反馈,对作风举报核查作风问题严重的干部,采取点名曝光的方式,强化制度约束和舆论监督。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作风谈话12人次,特别约谈6人次。2013年以来,双滦区纪委、监察局通报曝光9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人。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作风问题,及时发出预警、督促整改,目前共实施作风预警125人次。
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顽症就象“牛皮癣”,不仅具有劣根性,还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不注意,“疗效”很容易反弹回潮。我市的干部作风评价长效机制将干部作风置于阳光之下,让“顽症”纤毫毕现,以制度约束防止“反弹”,为全市干部作风更好,服务更优,加速开放创新、绿色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