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聚焦承德市养老服务现状
2014-08-14   07时07分 浏览次数:

    记者 张宇 通讯员 秦颖 刘阳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人有一个安详的晚年彰显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养老”工作越来越成为我市发展中的重要着力点。

    承德市的养老状况如何?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8月6日,记者来到了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仿古四合院式建筑,院内有花园绿地,与翠绿群山交相辉映。多功能厅、阅览室、棋牌室、卫生所、健身房一应俱全。这是我市首家市级公办示范性老年公寓,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提供床位166张,集养老、医疗护理、临终关怀等于一体。

    79岁高龄的刘念先老先生对记者说,床上用品、房间卫生都有人定期给清洗和打扫,公寓还定期为老人们体检,并制定康复计划,这样的生活既惬意又舒心。

    目前,承德市60岁以上老人57.4万人,占总人口的15.1%。其中80—89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43669人;9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3379人;百岁以上老人46人。目前,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十二五”时期,将出现老年人口增长高峰,预计到2030年将迎来老年人口最高峰。

    为有效缓解日益突显的养老难题,我市加强了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在税费、土地、医疗、规划、立项等方面给予养老机构政策扶持,使其享有优惠;给予新开办的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奖补,对连续运营一年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运营补贴。完善高龄老人保健津贴制度,提标扩面,将80—89岁老人纳入高龄保健津贴发放范围,每人每月发放30元;90—99岁老人保健津贴由现行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0元;100岁及以上老人保健津贴由现行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300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标准,扩大范围。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09所,总床位19000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7所,床位17154张;社会老年公寓22所,床位1846张。农村互助幸福院138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8个。

    虽然如此,但建设发展的速度仍不能满足老年人增长的需求,我市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如全市高龄津贴发放标准相对较低,缺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产业和服务等。

    针对这种现状,我市目前正在积极努力提高各方面养老服务。如各县区老龄办为年满60周岁的老人办理老年优待证,持优待证可享受《河北省老年人优待办法》。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入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国有各旅游景点等场所。县级以上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对65岁以上老年人就医,普通门诊挂号费实行半价优惠,把为老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十二五’期间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继续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尽力提高高龄津贴发放标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尽量增加重阳节对贫困老年人的慰问人数,提高慰问金。

    同时,加大宣传《老年法》和《河北省老年人优待办法》,做好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具体项目的落实,开展孝亲敬老的教育活动,加大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力度等,让尊老、爱老、敬老、养老成为紫塞最美丽的夕阳景,形成全社会弘扬传统美德的浓厚氛围。

    (来源:和合承德网)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