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1/2014-14642 |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推进股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产业扶贫富了金杖子村
2014-05-12 15时35分
浏览次数:
推进股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产业扶贫富了金杖子村
宽城满族自治县金杖子村属县东贫困区片,处在全县扶贫开发百里万亩菌菜产业长廊区域内,全村462户、1703口人、13个居民组、8个自然村。自启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以来,金杖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发挥了引领和和师范作用。截至2013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68元。
一是瞄准市场做产业: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村里的经纪人提出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形成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连片开发建园区:目前蔬菜合作社设有生产部、培训部、质检部、供应部、财务部。入社社员128户、526口人。现有办公场所600平米,保鲜库612平米,农产品交易中心一处,基地大棚308个、1100亩,总投资2100万元,现有资产1700万元。2013年销售蔬菜3000万吨,销售收入900万元,菜农人均纯收入5100元。
三是推行土地流转新模式:村委会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统一租赁土地,再承包给农户,操作过程分五种情况:利用自家土地建蔬菜大棚的,里外算账、多退少补;租用土地建棚的,每亩每年付租金700元;有责任田且从事其他行业或外出打工的,每亩每年可得到租金700元;既不经营又不出租的,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值作为入股股金,盈余分红;对无筹资能力又无经营管理能力的21家特困户,合作社动员大户带动特困户。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体现和尊重了农民的意愿,满足了不同方面农民的需求。
四是探索股份制合作新路子:基建权属归村:村委会统一组织打井、架电、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权到户:保鲜库等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资金 200万元,为合作社社员入股股金。实现扶持项目资产到户,权益到户。拓展融资渠道:蔬菜大棚生产性建设资金先由承包户每个棚(按一亩计算)出资1万元,再由村委会出面为每户协调惠农贷款3万元,不足部分通过入户贷款贴息形式解决。村委会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以资金、技术、优良品种及销售等不同形式参股分红。实施全程服务:合作社长期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为入社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升管理能力:合作社培育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经纪人队伍,目前已和京津冀多个大型超市签订了季节供应或长期供应协议。完善配套功能:为方便菜农出售产品,合作社筹建了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供需双方提供质检、装箱、配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