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冯琦、侯东凯)“将服务目标锁定在农村,将百分之百的心扎根在农村,将更多的金融政策普惠农村,打造老百姓自己的银行,真正让农民受益。”谈起承德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河北省农村信用联社承德办事处主任张耀邦信心十足。
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网点少、农村支付结算手段落后是困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重点、难点问题。然而,承德市农村信用社却牢牢坚持服务“三农”、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不断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完善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方式,着力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遍及全市城乡,有力地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三农”不放松,信贷投放有增不减,涉农贷款占90%以上,着力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根据全市及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承德市农村信用社积极争取信贷规模,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用好用足信贷规模。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321.3亿元,占全市金融银行机构贷款总额的25.4%;涉农贷款余额318.7亿元,占农信社全部贷款总额的99.2%,占全市金融银行机构涉农贷款总额的47.6%,成为全市发放涉农贷款最多的银行金融机构。同时,按照“调整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大力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14年10月末,涉农贷款比年初增加45.7亿元,同比多增11.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2.9亿元,比年初增加31.1亿元,同比多增4.9亿元,实现了“三农”和小微企业“两个不低于”目标。
针对农民借款难这一普遍性问题,承德市农村信用社从简化信贷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入手,着力扩大信贷服务的普惠性、公平性和可获得性。一是扩大信贷投放覆盖面。坚持以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为信贷投放主要对象,大力发放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市发放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83.8亿元、12.4万笔,惠及农户及农村个体工商户近13万户,有贷款需求农户贷款满足率达到90%以上。二是优化信贷服务。适当降低借贷门槛,优化信贷办理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实施贷款管理分级授权改革,采取分级授权管理模式,将营业网点划分为四类,分别授予不同的贷款权限。基层营业网点最高可自主发放30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不需上报审批,极大地缩短了办贷时间,提高了办贷效率,及时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对超网点权限需上报审批的贷款,县级行社一般每周召开2至3次审贷会,确保贷款及时发放到贷户手中。
针对农民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的实际情况,市农村信用社灵活信贷服务方式,以发放保证担保贷款为主,以发放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为辅,满足农村客户贷款需求。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市农信社保证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余额210.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5.4%,笔数12.3万笔,占全部贷款总笔数的96%,成为全市发放保证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最多的银行机构,打破了非抵质押不贷款困局。积极研发新产品,先后推出了“惠农直通车”、“商户致富桥”、“便民快易贷”等10个系列特色信贷产品。特别是针对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短、频、急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小额“农贷宝”业务,符合条件的客户可通过网点机构、96369客服电话、网上银行等多个渠道申请“农贷宝”卡,依据合同约定办理金额在30万元(含)以下、期限在三年以内的“农贷宝”小额贷款业务。在合同约定的授信额度和使用期限内,可多次提款,循环使用,随用随贷,深受农村客户好评。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市农信社已成立9个小额信贷中心、58个小额信贷分中心,开办“农贷宝”卡12772户,累计授信额度11.5亿元,累计用信7.2亿元。
加快基层营业网点建设,优化物理网点布局,着力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问题。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全市存在着17个金融网点空白乡镇,多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生活贫困地区,当地农民要出行几十里才能到附近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十分不便。为了使这17个乡镇的农民享受到普惠性的金融服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市农村信用社按照银监部门的工作部署,不计成本和效益,做了大量的工作,先期在13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了金融流动服务站,后又全部升级为信用社或信用分社,以一家机构承担了全市76%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网点建设服务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状况,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针对农村地区发展实际以及城镇化进展情况,综合考虑营业网点服务半径、辐射周边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等因素,及时调整优化基层营业网点布局,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逐步密集的区域增设网点;在新兴社区、经济区兴建网点;将承载能力较小分社升级为信用社,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目前,全市共有6家县级联社、3家农村商业银行,384个基层营业网点,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营业网点,部分大乡镇甚至有2到3个基层营业网点,搭建了农村地区物理网点辐射网络,实现了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
大力开展“文明服务星级创建”活动,从大堂经理、保安保洁、网点形象、服务设施、员工着装、服务用语、环境卫生等方面都制定了标准,达到标准评定星级称号,否则给予摘星、降级等处理,并通过定期检查、明察暗访等手段,督促各个网点、员工将文明服务落到实处。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市共创建五星级网点13家,四星级网点44家,三星级网点77家,全辖营业网点视觉形象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实施先进技术下乡工程,完善支付结算系统,着力解决农村支付结算不畅问题。实施EPOS机行政村全覆盖工程,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基本金融业务。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水平一直很低,农民存取款、汇兑结算只能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有的要跑几十里路,很不方便。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全市农信社实施了“农信村村通”工程,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布设EPOS机(农村自助金融服务终端)。通过EPOS机,广大农户可以办理转账、资金汇兑、存款余额查询、2000元以下取现等基本业务。在EPOS机选址时,优先考虑群众熟知的商店、超市、医院、村委会等便民地点,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理业务。现已布放EPOS机2339台,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实施ATM机、存取款一体机中心城镇全覆盖工程,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ATM机、存取款一体机作为自助机具的典型代表已经在城市普及,广受客户青睐,而农村地区却是空白。市农村信用社充分考虑布放条件和服务群众的实际,优先在中心城镇布放ATM机、存取款一体。现已布放ATM机121台、存取款一体机144台,实现了中心城镇ATM机或存取款一体机全覆盖,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成为营业网点服务的有效延伸。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