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把民本理念融入政协履职之中
2014-12-02   09时28分 浏览次数:

    承德市政协主席 韩福才

    认真品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既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文化熏陶,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超凡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诠释出对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宽广胸怀和责任担当,看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全书既有科学缜密的思考,领略到高超的执政艺术和执政魅力,又有指导实践的具体路径,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更让我们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厚滋养和深植内心的为民情怀。是我们统一思想、提高履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承德加快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心系人民,彰显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翻开巨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豁然卷首,向世人鲜明昭示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短短1500余字的讲话,19次提到“人民”二字,突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在谈到执政理念时,他深情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纯朴话语,字字千钧,诠释出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信仰与追求,体现了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境界和情操。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国情民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极端重要性。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洲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导党员干部要切身体察人民疾苦,凡事以民生为导向。他身体力行,脚踏实地走近群众,同群众促膝谈心,勉励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惠民的不变本色,折射的是共产党人永不忘记的执政根基。为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

    政协作为党联系服务群众的特殊组织,“人民政协为人民”是应有之意、务尽之责。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就是要始终坚持一切为民的最高宗旨,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民为本理念自觉融入政协履职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担当精神,从践行群众路线、开拓政协视野的高度,紧紧围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重心下移,接地气,问民情、虑民计、寻民策、聚民智,多解民生之忧,多谋为民之利,真心实意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使政协工作更加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待,更有利于畅通各界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二、点燃“中国梦”,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民族复兴战略思想,是新一届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时代宣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鲜活元素。他在两年多时间里、在国际国内不同场合反复阐释“中国梦”的内涵和真谛,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政协责无旁贷,必须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重要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各界人士为之不懈奋斗,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三、立足高远和战略思维,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新政。书中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相继推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姊妹篇”,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风硬骨,严守底线,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弊除“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出重拳“打老虎、拍苍蝇”,固本浚源,革故鼎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这些论述中,让读者看到了中国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美好蓝图的战略思维和清晰路径,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胆识与智慧,体现了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不懈的使命追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承德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为承德加速绿色崛起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对承德干部群众是莫大鼓舞。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需要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定位和战略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坚定加快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信心和决心,以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排头兵的魄力和勇气,立足把“五最一特”优势发挥到极致,从保障首都生态安全和水安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首都天然绿色屏障的战略地位,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持久收益,在建设首都水安全保障基地、京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发展养生安老产业、现代物流产业、优化生态空间布局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加强与京津的产业深度融合、项目对接和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力争在建立碳排放交易、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创新生态补偿渠道和方式、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化机制、开展排污权和节能量交易权试点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实践,特事特办,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承德特色的欠发达地区全新发展路径,引领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各级政协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观大势、谋全局、议大事作为工作取向,紧扣党政关切和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导向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进行民主协商,提出有高度、有分量、有价值、可操作的建议,为党政科学决策、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建诤言、献良策,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国家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主张在承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愧对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交出出色答卷,全面提速承德开放创新、绿色崛起进程。

    四、语言清新、品格质朴,彰显了大国领袖的风范与魅力。一棵大树,只有根深千尺才会枝繁叶茂;一个民族,只有善于从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继。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宽广视野,闪烁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深邃的道德修养和国学精髓,成为治国理政理论体系的丰厚滋养。他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治大国若烹小鲜”来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不能懈怠、不能马虎;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创业要实”来勉励党员干部从政为官做人之本,阐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来鼓励人们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丰富的生活阅历,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真诚坦率、平实生动的文风,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语言叙事说理,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反映了他平实自然、坦诚谦和的品格。他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发挥钉钉子的精神”,“打铁还需自身硬”,诠释自知之明、政贵有恒的道理;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斩钉截铁的意志和气概,表明对惩治腐败“零容忍”的坚强态度和决心。这些语言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朴实自然接地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榜样,也说明学习永无止境的道理,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学用相长,演绎好人生精彩大戏。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