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4年内完成
本网讯 (记者关鹏玉,通讯员窦茗、孙福何)承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到底保存了多少国宝?记者从市文物部门了解到,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从即日起至2016年,我市将开展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摸一摸国宝的家底。据悉,此次普查,不仅限于文博系统内,也涉及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
此次普查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由专业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手段集中调查统计的方式,对可移动文物进行调查、认定和登记,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等基本信息。也是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被称之为“国宝大调查”。
普查范围包括我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包括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文献资料、手稿和图书资料,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49年后的藏品,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
普查登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方式、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名称等14项基本指标项,11类附录信息、照片影像资料以及收藏单位主要情况。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按照属地调查与行业调查相结合,单位自查申报与集中调查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和新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普查至2016年12月结束。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市的文献古籍、历史档案、书画作品、民族民俗、馆藏作品等可移动文物十分丰富。此次普查工作,将可以全面掌握我市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建立和完善我市可移动文物认定体系、文物档案、文物名录和文物信息管理平台,为可移动文物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从而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