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发展“正能量”——隆化举全县之力推进园区建设工作综述
2013-07-26   08时17分 浏览次数:


    记者 徐凯 通讯员 葛济民 卢义


    隆泉米业、麦克力电气、怡阳兔业、安普电动车等34个亿元以上项目如火如荼,掀起了隆化县调结构转方式的热潮;钛产品深加工、云天化集团磷资源综合利用、阀门工业园、七家温泉行馆等8个投资10亿元以上入园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打响了隆化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攻坚战;今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个……


    无论是走进县城的经济开发区,还是韩麻营镇的钛产业聚集区,记者对隆化县园区建设的大手笔、大投资惊叹!


    资源优势与推介包装的成功对接、“洼地效应”与硬件配套的相辅相成让一个个大项目陆续在园区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持续推动隆化“科学发展、跨越赶超”。




    完善服务功能 增强承载能力




    “坚持工业强县,加快园区建设,实现超常规跨越发展”。


    随着发展战略的全面确定,隆化县动员一切力量,“党政主导、部门推动、社会参与”的园区发展合力迅速形成,一些影响园区发展的关键性障碍成功突破。“一切围绕园区、一切服务园区、一切决战园区”迅速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具体行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力打好园区建设硬仗,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汩汩甘泉从北到南,由西向东。全程近13公里的调水管线全线通水,“天险”如今变通途。2009年10月25日上午,隆化县隆东供水二期跨流域调水工程正式竣工通水。


    在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的关键时刻,韩麻营钛产业聚集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发展的突出矛盾。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打破用水“瓶颈”制约,隆化县尝试破冰之举:先后实施两期隆东调水工程。


    隆东调水二期工程以县城伊逊河为水源,全长12693米,总投资6982.64万元,年供水能力800万立方米,隆东部工矿区重点企业用水难题全部得到解决。


    水、电、路、讯、网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在园区摆开战场:经济开发区入园大桥,园区干、支路管网,110kv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四道营35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已建成投入使用。轻工食品区内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阀门工业园两条路、电动车产业园主路正在开工建设中;钛产业聚集区隆东调水二期工程,韩麻营、中关35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整体承载能力。


    资金是制约园区建设的最大“瓶颈”,欠发达的隆化更为突出。如何破解?隆化县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创新发展思路,建立融资平台,采取BT、BOT、PPP等融资形式,参与开发区土地收储和建设,引来了滚滚财源。


    “2010年以来,我们用最快的效率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促使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升级,园区功能配套大大增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隆化工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狠抓项目建设 强力引资引智




    走进一个个园区,厂房矗立,机器轰鸣;接踵而至的国内外客商,忙着在这里考察、投资;一台台机器设备在这里安装投产,一车车工业产品从这里运往市场……新型工业化的热浪扑面而来。


    项目是园区的灵魂,引资是园区的根本。只有源源不断的项目、资金进园区发展,园区才有生命力。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总抓手,有项目就有发展,有项目就有活力,有项目就有后劲。一个地方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水平是检验其思想解放、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强县之路,不断拓宽发展空间”,隆化县当政者对项目建设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


    隆化县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意识,以项目建设增投入、打基础、蓄后劲、促发展。


    三年来,园区共新上入园项目51个,总投资近200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


    今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80个,总投资816.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个,总投资530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87亿元。


    截至6月底,全县共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20个。其中7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已开工40个,重点推进的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已有10个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也是园区建设的“生命线”。


    “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能做大。”是隆化县招商引资的理念,也是园区强实力、添魅力的关键之举。


    隆化县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招大商、上大项目”思想,结合全市“5+2”现代产业体系,以钛磷、装备制造、森林温泉、肉牛四大产业为目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入园了投资60亿元的云天化、投资12亿元的阀门工业园、投资17.9亿元的电动车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00多亿元,进一步壮大了园区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


    今年前五个月,全县共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2.9亿元,引进技术项目16个,经济联合项目40个,引进人才500人次。




    优化两个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发展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支撑。这些要素引得进、留得住,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服务环境。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机制活、环境优、开放度高,生产要素就会向哪里聚集。谁能打造出尊商重商的人文环境,谁就拥有了竞争力,谁就掌握了开放发展的主动权。


    隆化县坚持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环境的改善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以生产要素聚集推动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一点我感触最深。踏上承德这块热土、结识英雄的隆化人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这话几乎成了韩国世光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朴士一先生的一句“口头禅”。说起来到隆化投资兴业,这位韩国客商最常说的就是:选对了、很满意。


    2012年3月9日,我市第一家韩资企业——韩国世光石材有限公司在我市投资生产的第一块花岗岩板材正式在隆化县八达营乡下线了。


    谈到选中隆化园区投资兴业,朴士一先生说是县里、乡里“招商引资环境第一”的理念深深打动了他。


    在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方面,隆化县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隆化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向企业倾斜,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对影响全县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实了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包保责任制。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的核心是“人”,只有把人管好,改善环境才能落到实处。隆化县依托各种载体和平台,对广大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通过亮牌上岗、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积极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及时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进一步强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像对待亲人一样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尽心尽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隆化县用这样的思维,打造了“政策洼地”、“服务高地”,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