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社区建成前,办点儿啥事常常得跑多个单位和部门,很不方便。这回好了,一进大门就是一个服务大厅,一看牌子就能找到要找的人。”在双桥区碧园社区劳动保障窗口,居民陈济民咨询完相关事宜后感慨道。
家政服务课上,张大妈戴着老花镜认真地一边听讲一边做着笔记,自从两年前退休后加入陕西营社区建立的再就业培训服务队后,她已掌握了育婴护理知识,成为了一名金牌月嫂。
宽敞明亮的办公用房,整齐统一的一站式办公环境,朝气蓬勃的工作人员,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今,您走进双桥的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不同以往的变化。
双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在实践中,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深化“一把手”工程,强化社区服务基础保障
双桥区的社区服务起步晚、基础弱,服务场所狭小、经费短缺、人员不齐、服务内容单一等矛盾比较突出。为改变现状,区委、区政府决定把社区服务作为区、街道(镇)、社区三级的“一把手”工程,从领导、财力、场所三个方面强化保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通过“区级投入、部门支持、社会整合”三个渠道,确保财力投入到位。将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了财政投入动态增长机制,3年来区财政平均每年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每个社区的工作经费由原来每年1000元提高到4万元。为不断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的需求,该区采取开发单位返还一批、就地插建改造一批、政府投入新建一批、市直机关搬迁无偿划转一批、垃圾转运站改造一批、市直部门帮扶一批的“六个一批”方法,推进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目前,每个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均不少于300平方米,人均活动场地达到31平方米。
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强化社区服务组织保障
“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我们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处找人。现在只需打个电话或者反映到楼院长那里,马上就能得到解决,真的是方便快捷。”如今在西大街形成了居民有事直接找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局面。
搞好社区服务,社区党组织是核心。双桥区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从“三化”入手,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进党组织规范化。
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联合驻社区单位、“两新”组织,共同组建社区“大党委”,按照“地缘相近、人文相连、便于管理”的原则,依次设立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楼院长,形成了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网格党支部为重点、楼院党小组为骨干、党员楼院长为基础的精细化组织网络,实现了社区党建全覆盖。推进自治组织民主化。赋予社区人事选免权、财务支配权、财产管理权、事务初审权、依法协管权、重大事项决策权、不合理摊派拒绝权、民主监督权等“八项权力”,扩大民主实践形式,进一步提高社区自治能力。推进社区干部职业化。深入推行“五推一选”工作法,探索街居挂派、居间交流、居内轮岗、竞聘上岗等社区干部配置新途径,拓宽选任渠道,优化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居委会“两委”班子中,使社区干部更加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全区共有专职社区干部350人,平均年龄2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75%,党员占70%。
打造“五型”队伍工程,强化社区服务人力保障
双桥区坚持多元化发展,着力打造“五型”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素质硬、能力强、有爱心的社区服务队伍。“诚信型”实体队伍。以“政府+企业”的模式,投资140万元,注册成立了“承德社区服务总部”,开展诚信惠民服务。目前,总部已与520多个社区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签订服务协议2000多份,在辖区内形成了“10分钟便民服务圈”。“先锋型”党员示范队伍。深化完善“全面对标、认责承诺、亮牌示范、夺旗争星”创先争优四项机制,开展“党员亮身份、行政作表率、服务在社区”和机关带基层、社区带楼院、党员带群众“三带”主题实践活动。“奉献型”志愿者队伍。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登记注册制度,社区统一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区志愿者人数已达到5万多人。“互助型”居民队伍。推广“邻里守望”、“互助连心卡”、“接力服务”等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优抚对象、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五保户为重点对象,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协助型”共建服务队伍。在驻社区单位和党政机关中开展“亲情服务周”主题实践活动。目前,全区已有社区组织1300多个,涉及文化、体育、艺术、教育、法律、经济、科技等方面,参加居民6万多人。
架构网络载体工程,强化社区服务信息保障
建立96096社区服务呼叫中心,不断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开办服务项目32大类、65小类200多项。服务热线从去年10月份开通以来,共接待热线电话5800多个,解决实际困难890多件。开通、拓展社区在线网站。通过链接区、街道及先进地区社区服务专业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为居民打造一个交流沟通与公共服务的平台。目前,“互联社区”拥有会员用户10余万名,发表帖子150余万帖,累计点击量上千万次。推广、普惠“居家养老一键通”。依托96096社区服务中心,设置2个客服座席,为全区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1200多户免费安装“一键通”呼叫器。社区老人、弱势群体只要点击按键,不用出门就可享受到配餐送餐、室内保洁、被褥洗涤、代购代领、健康保健、外出陪护等服务。
实施“五大品牌”工程,强化社区服务动力保障
走进文庙社区博爱老年公寓,在这里养老的18名70岁以上的老人正在吃晚饭。94岁的李国忠坐在轮椅上,服务员正一口一口给老人喂饭。“有工作人员精心照料,还有老伙伴们说话唠嗑,挺开心的。”聊起在这里的生活,生活不能自理的李国忠老人动情地说,“社区就是我们温馨的家啊。”
近年来,双桥区立足于完善社区依法组织居民自治、落实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等“九项职能”,着力打造了“五大”服务品牌。培育“老年人服务”品牌。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社区福利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区社区福利设施21处,服务网点212处。培育“特困群体服务”品牌。出台了《双桥区关于对困难家庭子女考取大专院校学生实施救助的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培育“社区文化服务”品牌。立足于“一居一品”,突出社区特色,积极组织开展了“彩色周末”、“家庭才艺比拼”等文化活动,为广大居民创造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培育“社区安全服务”品牌。探索建立楼宇管理员、社区工作人员、街道司法调解员“三员”调解机制,做到了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楼。去年以来,各社区共受理群众诉求519起,调解率达99%,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培育“居民自治服务”品牌。充分运用居民会议、议事协商会、党建联席会等形式吸纳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社区事务,培育居民自治意识,仅今年上半年,全区68个社区召开研究社区工作会议1895次、听证会214次、社区协商会985次,接待居民32815人次,解决居民问题3218件。
李 萌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