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到2015年,我市将建成循环经济重点项目70个以上,实现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产值6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建成循环型产业聚集区15家以上,实现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目标,全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工作,努力建成以循环型生产、生活与消费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工业——社会循环化复合发展的典型城市循环经济“承德模式”。
我市牢牢抓住推进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提高特色资源产出率这个核心任务,全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工作。目前,我市共谋划实施循环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约600亿元,有4个项目被列入省“3255”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我市计划到2015年,全市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达到57.9%,尾矿综合利用率确保40%,力争达到60%。
我市在产业项目上,坚持不上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利用低的产业项目,对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全方位服务,确保关键环节的循环经济补链项目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工艺改造、废弃物内部循环、污染治理等途径,对现有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今年我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64%,等价值能耗同比下降4.22%,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4.2%。
我市还严格实行“能耗、电耗”双控制,按月下达各县区全社会用电量控制指标和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控制指标。对新老“双三十”单位和重点耗能企业定期协调调度,确保完成下达的控制目标任务。对年度综合排名前三名的县区和市直部门,分别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对未完成的县区责令缴纳100万元。
我市将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产业链接、平台支撑五大领域,实施钒钛磁铁矿综合采选与清洁冶炼技术升级工程、铁钒钛磷硫铬多资源高端产品开发与产业链延伸工程、典型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农林产品深加工与精细化利用工程、产业聚集区与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工程。争取到规划末期,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承德特色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生态相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建立工业、农业、社会相互耦合的城市多元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市本级财政每年将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建设。
到2015年,我市将建成循环经济重点项目70个以上,实现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产值600亿元以上,钒资源有效利用率70%以上,农业固废综合利用率40%以上,脱硫脱硝率100%,市政中水回用率40%以上,绿色旅游业总收入突破400亿元。到2020年,建成循环型产业聚集区15家以上,农林资源高值循环利用园区3—5家,农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乡镇1—2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科技攻关团队3—5个,实现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新生尾矿二次磁选率90%以上,农业固废综合利用率60%以上,清洁能源比例达35%。(记者 张帆)
责任编辑 王妍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