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郎宝生 通讯员 刘金劼 姜秀华
34岁的朱若维脸庞清瘦、黝黑,说起话来嘴角总是露着浅浅的微笑。乍一看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个警察。
熟悉他的同事这样形容他办案时的状态——细心、果断和机敏。
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说他是最值得依赖的战友。
单位领导说他天生就是干刑警的材料。
妻子说他做警察满分,可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不及格。
从警13年,朱若维一直奋斗在打击刑事犯罪的第一线,27岁被破格提拔为刑侦大队副队长,先后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00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0余名,曾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多次被评为“严打整治先进个人”,2012年5月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为老百姓办案有使不完的劲
儿时的朱若维最向往的职业就是警察,可是当自己真的穿上了警服,才发现这身制服代表的东西太多太多,正像他自己所说,“当儿时的梦想变成现实,才发现肩头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老百姓的平安”。为了这份责任,朱若维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办案上,一年之中至少有320天在办案的“路上”。
2011年3、4月份,宽城县城连续发生多起夜间拦路抢劫、强奸案件,老百姓人心惶惶,社会影响极大。
“必须给老百姓一个交待!”
朱若维带领同志们对嫌疑人可能藏身的建筑工地进行拉网式排查,最终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夜间拦路抢劫、强奸案告破。
朱若维是土生土长的宽城人,守一方乐土,保一方平安,是心里对家乡父老的承诺。
2009年,河南一个诈骗团伙流窜至宽城境内,以卖轮胎为名骗取路边修补轮胎的老大爷四万余元。
这可是养老钱!朱若维先后三次深入河南,最长一次蹲守侦查长达一个多月,几经周折终于将4个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为老人追回了全部损失。
由于长期在外办案朱若维累倒在了病床上。妻子心疼地说:“看你的身体,哪像三十几岁的人,你就不能歇歇啊!”朱若维对妻子说:“为老百姓办案子我有使不完的劲。”
对犯罪分子绝不手软
当了刑警,就是要破案,这是朱若维的工作信条。
2011年4月,峪耳崖镇公路边发现一具无名男尸,并在尸体前方几十米外的山坡上发现了血衣及捆绑物。
“人命关天,必须给死者一个交待。”朱若维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确认死者4月9日驾私家车出门后与家人失去联系。
由于尸体发现地离迁西县较近,朱若维随即带领一组侦查员奔唐山方向走访追击。一路上他们饿了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沿路走访上千人,终于在遵化市附近山沟里找到了被抢车辆。
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三名贵州籍无业青年浮出水面。遵化市马兰峪一带矿区是贵州籍打工人员聚集区域。为防止犯罪嫌疑人继续外逃,朱若维来不及喘口气,带领侦查员连夜赶赴马兰峪。
朱若维深入矿区侦查,摸清嫌疑人确切位置后,第一个扑向犯罪嫌疑人,将其制服。由于嫌疑人持刀拒捕,朱若维手臂等多处受伤。
此时,距发现尸体仅48小时,而朱若维也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
公安局才是他的家
儿子高烧不退,妻子一个人背着孩子楼上楼下跑;家里煤气没了,只能找亲戚帮着换;好不容易回家吃顿饭,一个电话又被叫走了;老母亲脑栓塞做手术,昏迷中还在呼喊他的名字,可他始终不在身边……这是朱若维工作生活真实写照,用他的话说,他是家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么多年了,我这个儿子从来没主动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老母亲委屈地掉下眼泪。
习惯了担心与思念的妻子平静地说:“家是旅馆,公安局才是他的家,他无怨无悔的选择了警察,我无怨无悔的选择了他,我们都得坚持。”
可是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公安局成了朱若维的家。冲锋陷阵他总是打头的,值班表上他的名字总是最多的,发奖金他拿的总是最少的……
编辑 李兴安 赵萌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