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勠力同心 携手重建家园——宽城满族自治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2012-09-25   07时27分 浏览次数:

    朱建军 宋立新 刘金劼

    狂风暴雨终有时,明朝又是艳阳天。在宽城满族自治县汤道河镇金杖子村的蔬菜大棚里,清理、翻土、补栽,人们正在有序地进行生产自救。虽然水灾造成的损失一时间还无法恢复,但人们脸上已经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修缮房屋、抢修线路、加固桥涵……宽城到处都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忙碌身影。


    洪水可以损毁公路、农田,甚至让人无家可归,但却不能摧毁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水灾过后,宽城24.8万满乡儿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伟大壮歌。




    “有党和政府在,我们就有主心骨”




    7月21日至8月2日,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连续4次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持续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县平均降水量达到416毫米,为1965年宽城设立气象站以来最大降水量。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受灾,连续降雨造成河水猛涨、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道路受阻、桥梁冲断、农田被淹……据初步统计,全县有14.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86亿元。


    水灾发生后,县委书记傅海旺第一时间来到峪耳崖镇察看灾情,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县长徐尚武带领相关人员趟过洪水来到大字沟乡了解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鼓励受灾群众不要灰心,要迎难而上,重建家园。县处级领导全部深入所包保乡镇指挥调度抗灾自救工作,督导乡、村、企业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巡查水库、塘坝、尾矿库、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部位,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救灾如救火。在上级救灾物资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宽城民政局及时拨付应急救灾资金62万元,紧急发放棉被2000套,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太大影响。县财政局多方筹集资金1250万元,建立了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提前做好资金调度,简化手续,保证了救灾资金的高效运行。该局第一时间拨付救灾资金950万元,将受灾救急、医疗救助、危房户转移等资金保障工作落到了实处。


    洪水无情人有情。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充分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抗洪精神,踊跃奉献爱心,向灾区捐款捐物,掀起了支援全县灾区进行灾后重建的高潮。截至目前,全县已接收来自社会各界捐款41.3万元。


    “这次大水冲走了水貂4000多只,大棚也毁了,但我们不怕,党和政府不会不管我们的。”桲罗台镇金州养殖公司经理谷静宏一边清理被冲毁的大棚一边说,“接下来我准备再补种一些生长期比较短的蔬菜,因为我们的水貂和散养柴鸡吃的蔬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有党和政府在,我们就有主心骨。”




    “路是灾区的生命线,必须第一时间打通”




    8月2日,苇子沟乡西烧锅大桥被洪水冲断。


    “这可咋办啊,桥断了,饲料运不进来”该乡南苇子沟村养殖大户宁玉文焦急地说,“储存的饲料最多还可以用5天。”


    “路是灾区的生命线,必须第一时间打通。”据该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这座桥是宽城通往苇子沟乡、汤道河镇和大石柱子乡的必经之路,所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恢复通行。


    经过实地查看、测量后,该局制定了抢修方案。技术人员和当地百姓加班加点,昼夜奋战。8月6日,西烧锅大桥终于恢复通行。


    “路通了,我们的心也跟着敞亮了”。看着修好的大桥,宁玉文松了一口气,“这回我的猪仔有救了。”


    县交通部门先后共出动机械设备2235余台次,抢险人员3385人次,累计投入抢险资金1672.8万元,共恢复路基27848立方米,恢复涵洞1道,清除塌方94084立方米,修建挡墙351立方米,抢通便道2处。截至目前,全县被冲毁的道路全部恢复了通行。


    水利基础设施也在此次强降雨中严重受损。据统计,共损坏堤防567处,水闸3个,塘坝坝坡1座,机电井969眼,机电泵站9座,水电站1座,灌溉设施1处,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


    “必须保证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县水务局第一时间购置发电机2台,泥浆泵5台,从自来水公司、抗旱服务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16个重灾村,帮助群众淘井、洗井,现已为重灾区恢复饮水井230眼,解决了8000余人的饮水问题。




    “几个月后,这里又是一片生机”




    连续强降雨让宽城农业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19562.2万元。其中,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130038亩,成灾面积61269.6亩,绝收面积7553.2亩,直接经济损失3540.2万元;受损蔬菜、食用菌大棚3600个,直接经济损失7212万元;水产养殖网箱损失8000箱,经济损失8000万元;畜牧业受灾损失810万元。


    灾情就是命令。宽城第一时间组织千名干部深入灾区一线,走村入户,指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驻村干部实行包本村、包查灾、包指导、包上报、包稳定、包安全的“六包”责任制,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可把您给盼来了”8月18日上午,龙须门镇韩杖子村食用菌种植大户王志军紧紧拉住县农牧局食用菌专家张文林的手说,“你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张文林仔细查看菌棒,心里有了底。“这些绿纹要彻底清掉。”张文林指着菌棒说,“抓紧清理,每棒还能产3至4两蘑菇。”


    “这比预期的损失小多了。”王志军说,虽然这次损失不小,但自己还能承受。在食用菌园区做完指导后,张文林马上驱车赶往另一个蔬菜园区指导蔬菜补种。


    像张文林这样的农技人员,宽城农牧局已组织了50名,分成10个小组按设施蔬菜、大田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专业入村对受灾农民进行生产自救指导,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截至目前,该县已清理食用菌680万棒,挽回经济损失1200多万元;恢复重建圈舍16000平方米,宿舍、食堂、库房1150平方米,化粪池15个,装猪台17个,无害化处理井23个,污水管路1500延长米,补栏牲畜25770头(只)。同时,筹措资金500万元,重建大棚500多个,预计9月底可进行蔬菜种植。另复耕土地5000亩,现已完成白菜、萝卜等季节蔬菜的补种栽植,其它损毁设施目前正在有序恢复重建中。


    距离“7·21”水灾已经过去了二个多月了,宽城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携手共建,全县损毁的道路、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了恢复。补种、新栽的秧苗也已钻出地面,满是绿色。


    “几个月后,这里又是一片生机。”汤道河镇金杖子村书记金秀贵自信而坚定地说。

编辑 李兴安 赵萌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