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王喆 汪瑞华 方艳梅 潘超
两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拉在一起。
68岁的刘宝清第一个冲过来,飞快的脚步和她的年龄毫不相称。
此刻,她的眼中,只有刚从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归来的“秋实”妈妈。
随后,爱心团队里的“相约1954”、“春光好”、“春来到”……都扑了上来。他们和“秋妈妈”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泪眼相看。虽然才隔了短短8天,孟少刚却觉得仿佛过了几年。这个来自承德二化厂的工人,拥抱“秋妈妈”的手格外使劲。
“因为我们都爱她”
9月21日下午, 似乎秋日的暖阳也被这一幕感染,它的热度和现场爱的温度正成正比。
白球鞋、格子上衣、布包,62岁的张淑华风尘仆仆地从灾区归来。沙哑的嗓子、负伤的右手大拇指,是她此行带回的“纪念品”。当然,还少不了两个大红的荣誉证书。
荣誉证书上,记录着她两次向灾区民政部门的捐款,总共1500元。
还有,她给重灾区洛泽河镇10名学生的一点心意,每人50元。兜里,只留下了回家的路费。
“灾区老乡给我送粽子、送鸡蛋。他们给我鼓掌,说我是好样的。”说起在灾区感受到的温暖,“秋实”眼里有亮亮的东西在闪动。
其实,她给予彝良人民的更多:
她和小伙子一样,每天小跑着扛货、卸货,搬矿泉水时,把手都砸伤了;身上穿的黄色、白色两层背心,每天都被汗水浸透,现在已经洗不出来了;
在灾区的5天里,她拖着浮肿的腿,帮助搞卫生,5天没洗过脸, 没睡过一个好觉,站着啃块面包,接着继续一次搬三箱方便面……
她不光在彝良赢得了掌声,此时,她爱心团队的队员们也起劲地拍起了巴掌,迎接他们心中的英雄凯旋。
车站里围观的乘客也加入了进来。掌声,已经盖过了汽车的喇叭声。
“我们给秋妈妈唱首歌吧。” 不知谁的提议声刚落,“最美秋妈妈 ”的旋律便从大家的心底飞出:
“ 萍水相逢,秋妈妈你好吗?爱心的路上你处处洒满花……”唱到动情处,“相约1954”的泪水喷涌而出,滴落在“欢迎张淑华从彝良地震灾区归来”的大红横幅上。
“相约学生”虽然眼睛看不见,却躲在人群后面,唱的格外卖力。尤其唱到“担子重了我们接过它”时,更是高了好几个分贝。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会把传播爱的事业进行到底。” 秋妈妈从包里拿出了三页纸,上面记录着需要帮助的人的地址。
明天,她和她的爱心团队又要出发了,继续他们的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
在彝良的5个日夜
夜,黑黢黢的,无边无际。
车颠簸得厉害,张淑华不得不抓紧车顶的扶手。
“到这儿下吧!”司机喊了一声,张淑华掏出手机,9月12日22点,她踏上了彝良的土地。头上浇着冷雨,脚下踩着污泥,偶尔有大车经过,借着车灯,她看见路边一顶顶全是帐篷。
“您好,我是从河北承德来的志愿者。”张淑华找到志愿者团队。
昏暗的灯光下,本就单薄的张淑华显得更加柔弱了,一缕淋湿了的斑白头发紧贴在面颊上,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年龄。
“阿姨,您赶了这么远的路,快到帐篷里好好休息吧!”年轻的志愿者鼻子一酸。
张淑华看看四周,不少人在值夜班呢。“我也跟着值夜班吧!”她好像忘了自己62岁的年龄,好像忘了自己坐了40多个小时的车。
天亮了,张淑华第一次看清这片土地:断脊的房屋、不平的泥地、隐约的远山、憔悴的乡民……这荒凉震撼着她;而年轻志愿者们搭帐篷、清垃圾、运物资……这生命力又深深感染着她。
干活!
她走到年轻人中间,成了搬运救灾物资队伍中的一员。一件件物品从她手中经过,一滴滴汗水从她额头滑落,她的速度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慢。
“阿姨,歇会儿吧!”
“阿姨,去干点儿轻快的活儿吧!”
年轻人担心她顶不住,纷纷劝阻着。张淑华爽朗一笑:“我没事,我的劲儿大着呢!”
方便面一次抱三箱,还一路小跑着;24瓶一件的矿泉水摞俩,来车就得卸,就得运……张淑华的头脑里没有休息的意识,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件矿泉水从大卡车上滑落下来,张淑华没接稳,右手大拇指上狠狠挨了一下。她疼得“嘶嘶”着抽了一口气,啥也没说,仍然坚持着干活。直到晚上,才发现手指肿得跟胡萝卜似的。
夜晚,张淑华躺在帐篷里。忽然,身下的土地抖了起来,是余震。
来的时候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她一点儿都不害怕。
“我这次去彝良,平安回来就算了,万一有个好歹,就埋在那边了,你也不必去看我。我这有三包钱,是我们爱心团队的,你要分文不差地交给我的队友。”这是她走之前交代女儿的话。
所谓的“爱心团队”,是张淑华在承德组织的做好事团队,她在团队里有另外一个名字——秋实。许多年来,秋实一直无私帮助弱者。用一位队员的话说:“她做的好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在灾区,张淑华也传递着这样的爱。
去的路上,看见同乘的乡民不容易,她一个人掏200元买了7个人的车票。
当地一位老太太,独自带着幼孙暂住在学校教室里。张淑华见其可怜,隔三差五买橘子、葡萄、牛奶等给老人送去。
灾民困难、孩子可怜,张淑华只留了回程的硬座钱,将余下的2000元钱都捐了。
……
5天过去了,山下的救灾活动基本结束。垃圾被清走了,污泥被铲除了,街道恢复清洁了,张淑华也要离开了,许多老乡和志愿者都流下了感动和不舍的眼泪。
去时穿的绿衫子沾上了洗不掉的泥和汗,去时穿的白球鞋早已不见底色。她孤单的背影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乡亲们模糊的泪眼中……
她的爱,在路上
60多平的房间,地上堆满了报纸。每张报纸上,都有一则类似的消息:新闻的主体人物需要帮助。这是张淑华的家。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一一记在了本上。
“没啥,能帮一个就帮一个!”张淑华淡淡地一句带过。
张淑华从挎包的暗格里掏出三个纸包,这正是她临去彝良时交代女儿代为保管的。如今,她平安回来,纸包她也一并带回来了。
“一,二,三,四,五……这1000块是去福利院用的;这600块是给病童王可心的;这1000块是集体做爱心活动用的。”张淑华逐一打开纸包,跟爱心团队的队友们交代着。
与人道别时,张淑华总爱说一句“祝你快乐”,正像她在向他人伸出援手时,同样获得了快乐。
祝你快乐,“秋实妈妈”。
责任编辑 马利华 那然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