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一面闪光的旗帜——记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中英勇救人的承德青年于清泉
2012-08-02   07时30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记者 牛树志 于海旺 张青龙)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暴雨倾城之夜,人们心手相牵,爱心互助,一幕幕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场景,足以照亮人心,温暖京城。

  有一种力量叫精神,有一种震撼叫感动。今天,这场自然灾害已经过去整整十二天,一个承德青年冒死救出29人的事迹,还在京城广为传颂!他,就是31岁的共产党员于清泉。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你,冒着危险救了这么多人,你就是暴雨中一面闪光的旗帜!”7月26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来到门头沟区石门营安置房小区,握着于清泉的手动情地说。

  

  “小于,你是我们的恩人呀!”

  

  “谁也没想到雨有那么大,才一个小时,屋子里的水就有一米多深了。”于清泉居住的门头沟东辛房街道北涧沟棚户区,地势低洼,随着雨势加大,尽管把水泥沙子挡在门口,也不及洪水涨得快。

  “说话间,水就没到腰了。我赶紧把我妈、我老婆和3岁的儿子从窗口托到了屋顶。”把家人安排在高处后,惊魂未定的于清泉听到邻居家传来的呼救声。“这时候底下的水有两米深了,我听有人喊‘帮帮我救救我’心里真是很着急!”

  暴雨倾盆,湍急的流水把防盗门撞变了形,洪水上游冲下的汽车挡住了门口。“从门口已经无法入户了,棚户区的房屋间隔小,我只能在屋顶上走,一户一户地砸窗救人。”先背孩子,再救其他人。于清泉将他们一一转移到安全地带,再循着呼救声赶往另一间房子救人。

  破窗!救人!于清泉一心想着救人,丝毫没顾及自己的安危。在救一户邻居时,因为平房间隔的比较远,他找了两根竹竿搭在房上,自己则顺着竹竿爬到对面。没想到快到对面房上了,竹竿断了,他一下掉到了2米多深的水里。在邻居的提示下,他踩到了窗户下面一块石头,把头露出了水面,才躲过一劫,坚持把窗户卸下来,救出了这户邻居。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用石头等硬物猛砸玻璃,将窗户开辟成逃生通道。就这样,于清泉先后救出了29个人。

  “要不是小于救我,我早没命了!”56岁的残疾人彭天远一边向记者描述着于清泉救他的情景,一边双手不停地向于清泉作揖感谢。

  当天,于清泉不顾生命安危,解下自己身上的绳索系在这位残疾人身上,才把他救到房顶。

  “你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救命恩人呀!”听说记者采访于清泉,住在5楼的董萍大姐急忙赶了下来。“当时家里的东西都漂起来了,我们一家三口站在床垫上,想从窗户逃出去,可防护栏太结实了,多亏小于卸掉了防护栏,把我们救出来。”

  “当时黑灯瞎火的,我是逮着谁救谁。到最后胳膊直抽筋,腿也打哆嗦。”深夜11点多,雨势渐小。于清泉才发现自己全身有多处划伤,“最严重的是左脚面上的大口子,里面进了沙子,伤口被水泡得发白。水退了才去医院缝了两针。”

  

  “儿子,你千万要注意安全!”

  

  “清泉,你在哪?救人小心点!”“妈,我在这,没事。”一边是妈妈在房顶焦急地呼喊,一边是儿子在洪水中冒死救人,母子俩人的对话,成为暴雨中最感人的亲情告白。

  今年31岁的于清泉,面容清秀,少言寡语。13岁那年,他随外出务工的父亲离开平泉县党坝镇大石湖村的家乡,远赴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市。

  “我永远也忘不了父母撑起这个家的艰辛,忘不了好心人对我们的帮助。”于清泉眼含泪水向记者讲述着他的故事。“因为穷,家里只能供我一个人上学,妹妹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在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名列前茅……于清泉始终用自己的勤奋为未来积蓄能量。2004年4月,于清泉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和激情,准备去闯荡一番。到北京去,他选择了一条充满辛酸的创业之路。

  “于清泉是我们公司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门头沟区北京西善和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阴丽生见证了于清泉的成长。“他为人厚道,乐于助人,勤奋刻苦,来公司一年半,就当上了店长,现在已经是销售部副主任。”

  在于清泉眼里,亲情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血缘关系,他把社会、把别人对他的好,都记在心里,视作亲情。“刚来到北京,4个馒头,几块酱豆腐,就是一天的伙食,是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像家人一样给我帮助,才让我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我要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看到屋里的样子,我哭了,辛辛苦苦在北京奋斗8年的家一场雨后什么都没有了,我的家没了。”

  “要是不去救别人,是不是还能把自家的东西抢救出来一些。”面对记者的问话,于清泉只简单地回应:“生命最重要,总不能见死不救吧!”贫困的磨砺,周围人的关心,使于清泉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他每年都会参加为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活动,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我觉得,一个人就应该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是家人、是社会给了我温暖,才让我走到今天,人要懂得感恩。”

  门头沟区北涧沟是“7·21”特大自然灾害中的重灾区,按照政府提前安置计划,于清泉一家被安置在了石门营新区里。这是一个60平方米的两居室。由于刚入住,屋里摆的都是居委会发的临时物资:折叠床、几把四角板凳,一张方桌。一切都很简单,但于清泉却觉得很满足。

  “我还要努力工作,将来把父母都接来养老……”朴实憨厚的于清泉已经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编辑 李兴安 刘南杰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