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实惠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2012-04-26   01时22分 浏览次数:

保基本 强基层 建机制

    本网讯(朱延丽、郝华丽)围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自2009年医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始终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推进改革,着力在基本、基层、基础上下功夫,有力地推动了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群众就医有了保障。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009年的70.2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82万人,参保率为93.5%,新农合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八县三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从90.73%提高到93.44%,覆盖农业人口达280万。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均筹资标准从2009年的100元提高到2011年的230元,提高了1.3倍。农民受益程度逐步提高,3年共补偿参合农民761.3万人次,年平均受益率达到81.5%。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6种重大疾病医药费用补偿比达70%,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一证通”和“出院即报”制度,方便群众就医和报销。

    群众看病负担减轻。全市205所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71个村卫生室实行了药品零差率,并落实相应补偿机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基层综合改革,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主要体现为“一降一升”。“一降”是指基本药物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明显下降,平均降幅达36.7%;“一升”主要是指医保报销比例明显上升,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疗保障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5个百分点。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以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药品费用下降22.3%,人均住院平均药品费用下降23.2%,累计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4524万元。

    群众就医更加便利。2009年以来,我市利用中央、省支持资金实施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65个,为205所乡镇卫生院和5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医疗设备1154台件,为158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环境和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加强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全市205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省级标准,95%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

    群众无病预防更加完善。以“进村入户送健康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政府买单,各级预防保健和医疗机构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形式,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36万份,建档率为63.4%;开展健康咨询553.2万人次;规划内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3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8.64%;为31.1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

    群众就医环境逐步改善。以“三好一满意”、“优质医院”创建等活动为载体,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单病种收费方式改革。逐步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在部分医院实行了电子病历试点。开展预约诊疗服务,15所二级以上医院、33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同级医院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开展“三合理”服务,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积极推进平泉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程,公立医院利益得到较好维护。

编辑 关亦民 刘宏韬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