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共建文明道德风尚
2012-03-05   01时12分 浏览次数:

承德日报评论员

    伴随着2012年春天的脚步,雷锋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3月5日,因为一个平凡但又伟大的名字,让人们铭记于心。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每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这是一种爱的奉献,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这就是雷锋精神的一个闪光点。

    “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主席面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产生于50年前。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同时在传承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开展深入学习雷锋活动;中宣部、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日前,我市召开“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大会,提出将以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有力抓手,通过“爱心承德——志愿服务行动”和“积善承德”两大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和各类先进典型事迹转化为全市道德建设的共同财富,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为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观。50年来,学习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雷锋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激励人们奋勇迈进的脚步。发挥了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事实表明,雷锋精神始终代表至真至美的高尚境界,始终引领着社会道德风尚的鲜艳旗帜。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抵制社会目前存在的拜名主义、利己主义,颓废堕落的腐败风气,对于深化拓展道德建设,崇尚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推动社会发展,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开展学雷锋活动,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学习雷锋活动,需要全社会全民的热情参与。开展学雷锋活动,要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要运用各种形式,深化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营造弘扬雷锋精神的良好氛围,要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学雷锋实践活动,让学雷锋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使雷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们心灵。要以“相互关爱 服务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展示社会大爱真情,要推动践行雷锋精神热潮,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引导党员干部走在学雷锋活动的前列,率先践行雷锋精神,要拓展内容,创新形式,拓宽渠道,不断赋予学雷锋新的丰富内涵,植入新的时代元素。要建立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推动学雷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加强思想政策引导,坚持典型示范,创新活动载体,健全工作机制,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许多感动承德的道德模范人物和社会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他们有:为了一个不算承诺的承诺,十五年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的河北农大园艺系果树93(01)班同学与农民李维贺;有赤胆报国民为重,党魂铸就“第一村”的党委书记范振喜;有用生命诠释誓言,把光明永驻人间的原兴隆县医院眼科主任尉广秀;还有以爱为源促和谐的双桥区爱心志愿服务联盟——许多许多,他们用爱感动着山城,用真情温暖百姓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始终如一地践行雷锋精神,为全市社会文明道德建设增辉添彩。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还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因为,我们必须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树立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承诺,实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跨越发展后来居上的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