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2-03-21   00时05分 浏览次数:



    ——2012年2月29日在承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杨宝森


    各位代表:

    现将全市法院2011年主要工作和2012年工作意见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来,全市法院在同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人大的监督和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三个至上”为指导,牢牢把握“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达标年”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共受理各类诉讼和执行案件47013件,审、执结46375件,结案率98.64%,其中,审结一审案件36115件,二审案件1925件,审判监督案件260件;执结执行案件8075件。


    一、紧紧围绕第一要务,深入开展能动司法,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一)正确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依法惩治刑事犯罪

    依法、及时对爆炸、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和盗窃、抢劫、抢夺等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予以严厉打击;依法严惩经济犯罪行为,重点打击假冒注册商标、食品安全、金融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依法严惩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全年共判决人犯2107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的罪犯227人,审理了梁旭等21人涉黑社会组织性质案等,有力地打击了犯罪,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在坚持严厉打击的同时,努力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对922名罪行较轻、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被告人依法判处缓刑,对1420名认罪服法、确有悔改表现的罪犯依法裁定减刑、假释。

    (二)依法调节民商事关系,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36011件,标的额19.72亿元,结案率98.52%。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共审结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和破产案件3件,涉标的额835.12万元,妥善安置职工1231人;审结涉及重点项目建设、房屋拆迁、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7981件。依法审理“三农”案件,促进新农村建设。共审结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种植合同、养殖合同、农产品加工合同纠纷案件213件,依法理顺了涉农合同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共审结承包、买卖、借款、承揽、保险等合同纠纷案件10133件,依法制裁违约失信行为,努力打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环境。依法有效保护科技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共审结涉商标侵权、商标合同纠纷等知识产权案件8件。依法妥善处理传统民事案件。坚持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优势作用。共审结婚姻、家庭、继承、相邻关系纠纷案件以及人身、财产等损害赔偿案件13556件,其中调解结案10658件,调解率达到78.62%。

    (三)妥善审理行政案件,促进行政执法效能

    共受理涉及土地、城建、公安、工商、劳动、税务、卫生、环保等行政一审案件221件,审结215件,结案率97.29%。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案件1612件,其中涉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83件。受理国家赔偿案件6件,审结5件,结案率83.33%。

    (四)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努力攻克“执行难”

    全市法院充分发挥合力优势,不断强化执行措施,部署开展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涉弱势群体案件”、“涉农小标的额案件”、“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为农村信用社清理积贷”等多次专项执行活动,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8075件,执结率99.16%,执结标的额11.42亿元。

    (五)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努力解决涉诉信访突出问题

    坚持以解决问题、息诉罢访、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继续坚持领导包案、带案下访、公开听证等有效措施引导信访化解;严格落实到市接访中心接访工作制度,坚持推进院长接访、约访、下访、包访四项机制,将上访群众吸附在当地;加大对有信访苗头案件进行自查、评查的工作力度,全年自查、评查案件288件,办结率100%。一年来,无重大敏感时期越级访、进京访、群体访事件发生,连续3年,在衡量全国法院审判水平的23项指标综合指数排名中,涉诉上访案件处理正向指数排名始终处于全省第一名。


    二、牢牢把握公正效率主题,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不断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


    创新和加强审判质量管理,确保司法公正。全市法院一方面加强宏观层面的审判质量评估,推广建立以23项指标为基础的审判质效评估体系,实现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动态管理;一方面加强微观层面的案件质量评查,制定了涉及34大项85小项25子项的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坚持定期评查、专项评查、重点评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错案。创新和加强审判效率管理,促进司法高效。采取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均衡结案、考察审限内结案率三项措施和以月、季度均衡结案为保障的收结案动态平衡机制,有效解决了“前松后紧”、突击结案等效率滞后问题。创新和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强化监督制约。统一建立起审判流程管理制度,依托信息软件技术,加强立案、分案、开庭、裁判、执行、归档等各流程节点的监控管理,明确各个节点的工作内容、时间要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创新和加强审判层级管理,提高整体水平。明确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审判长以及合议庭对案件的管理职责,并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和责任倒查。创新和加强审判绩效管理,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设定科学的审判绩效考评指标、完善的评价办法和考核奖惩对接机制,使审判管理与岗位目标考核、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奖优罚劣、有责必究。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中院连续三年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9.8%以上,均衡结案率达到95.66%,2011年全市法院审判效率指数、公正指数均排名全省第三。


    三、始终扭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大力强化审判理念教育,全面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干警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持续深入地开展了“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学习教育,努力使广大干警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国情意识上有新认识和新提高,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三个至上”保持一致。强化司法能力建设。共举办26期培训班,对广大干警实行全员培训;采取法官大讲堂、专题讲座、理论研讨班等形式,以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重点解决审判、执行、管理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确立“百案精选”等相应载体,开展了刑事、民事、执行法官以及法警的岗位大练兵活动;采取轮岗交流、法官遴选、下派任职等方式促使干警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强化司法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对权力观的教育,努力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教育法官把“为人民司法”作为价值目标和行动指南,结合“百日下基层”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了32条司法便民工作措施,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结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建立了审务督察制度,定期对11个基层法院进行巡视检查;建立了廉政监察制度,在审判、执行等重点岗位设立廉政监察员,加强对审判、执行活动的经常性监督;严格落实“五个严禁”的规定,严格约束法官行为。一年来,中院共受理举报控告干警违法违纪案件46件,结案46件。接待来访人员213人(次),批评、通报、处分违纪干警共6人(次)。强化法院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机关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术讲座、创办内部刊物、开展文体竞赛等方式,为文化建设提供有效平台,促进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共同发展。


    四、着眼解决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努力做到重心下移,逐步夯实法院基层基础


    全面提高法院信息化水平。按照“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天平”工程项目,加快办公信息化建设,切实推进信息技术在审判管理、网上办公、司法公开、绩效考评、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全市法院实现了政法网三级联网,法院网四级联网,已建立局域网12个,数字化法庭13个。全面提高物质保障能力。根据审判、执行工作的物质保障需要,加大对安检设施和警用装备的投入,先后投资800多万元更新办案车辆、“X”光机、电脑等现代化安检、办公设备。着力缓解案多人少,法官断层问题。努力争取市县两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关心支持,积极推动拓宽法官来源和渠道,全市法院内部挖潜新增法官22名,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76名事业编制人员,招聘了23名司法警务人员。全面加强对基层工作指导。有力落实对下人事协管制度,以中院班子包片制度为切入点建立司法巡查制度,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法院,不同类型的倾向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促进基层认真落实上级法院要求的关于审判业务、队伍建设、法院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


    五、服从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确保法院工作健康发展


    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法院的第一政治责任和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谋划和部署法院工作,针对市委出台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等重大举措以及航空港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前出台各项保障措施。坚持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全面落实好党委、政府督查督办工作,对督查督办事项认真办结及时反馈;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连续3年坚持开展让“党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活动;积极邀请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庭审评议活动,一年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参加法院庭审评议160多人次;认真落实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以及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执法执纪监督员制度;主动征求、听取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对人大代表提出的13条意见和建议办结率100%,反馈率100%。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法院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隆化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院称号,丰宁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无执行积案法院”称号,中院民一庭副庭长王景林荣获中央政法委授予的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干警、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全国优秀人民法官、省委、省政府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市中级法院整体工作在全省院长会上受到表彰。过去一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法院工作与党委的坚强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人民代表的关心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法院自身司法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还不够适应;法院队伍在理念、作风、能力上与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差距和不足;法院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个别干警司法不公、司法不廉的问题时有发生;司法宣传不到位、司法舆情应对手段滞后等问题亟须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今年全市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源头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提高服判息诉率,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正确把握“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依靠体制优势化解执行难;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建立涉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解决当事人合法合理诉求;加强少年审判、司法建议、社区矫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推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二是深入推进能动司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继续做好涉民生保障案件审判工作,依法维护群众权益;继续创新司法便民机制,尽力方便群众诉讼;继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法院队伍的思想觉悟,提升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确保司法廉洁。

    三是深入推进审判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效果。进一步完善审判质效评估、流程管理、质量监督、层级管理和信息保障“五个体系”;完善各项审判管理制度、案件质量追踪考核机制和案件质量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办案的质量、效率和效果,确保司法公正。

    四是深入推进司法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司法舆论环境。着力培育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法官司法行为,全面提升司法职业修养和职业形象;建立健全法院各项制度,切实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加强法院干警的思想精神塑造,将“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中,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公正廉洁的司法文化氛围。

    五是深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推动人民法院科学发展。坚持重心下移方针,认真解决基层法院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切实发挥基层法院在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展司法为民、司法公开、司法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加强司法公信建设;继续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努力提高基层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水平。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忠诚履职,求真务实,直面挑战,开拓进取,不断实现全市法院工作新发展,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编辑 关亦民 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