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47/2012-02828 |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 | 发布机构: 市供销社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大营子养鸭专业合作社
搭建服务平台 引领养鸭产业发展
承德县大营子养鸭专业合作社是在承德县社和当地乡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帮助下,由大营子供销合作社牵头领办,以振兴传统养鸭产业为切入点,吸纳全乡四个行政村106名养鸭农户参与,于2008年正式注册组建的。专业社成立以后,注册了大营子柳河牌商标,利用基层社场地建立了年加工10万公斤鸭蛋淹渍加工厂,今年他们抓住全市供销系统集中力量打造示范专业合作社的机遇,又投资5万多元,对加工厂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供销社与农民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年腌渍加工和销售鸭蛋5万公斤,产品质量有保证,市场供不应求,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养鸭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真正实现了社农双赢的目标。
一、 瞄准产业搭建平台
大营子乡位于承德县南部,全乡现有人口1万人,土地面积2.57万亩,距县城一小时路程,交通便利。柳河穿乡而过,流经四个行政村。因柳河水系沿岸未受到工业污染,流域内矿物质含量丰富,水质清澈。近几年来,当地农户利用丰富的柳河资源,发展养鸭产业,全乡养鸭农户发展到200余户,养鸭规模达到3万余只。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农民一家一户自产自销,规模小,实力弱,受市场影响大,收入不稳定,因此,虽然柳河鸭蛋小有名气,但始终没有发展壮大,群众联合与合作的呼声很高。
针对这种情况,县供销社经过细致的走访调查和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后决定,以大营子供销社为依托,利用基层社的闲置场地,将当地养殖户组织起来,组建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和品牌化销售的路子,实现社农联合发展。2008年,他们首批吸纳21户养殖农户,在民主、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大营子养鸭专业合作社,并确立了专业社养鸭产业的发展目标:一是要依托柳河的资源,培育壮大养鸭产业,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以家庭养鸭、养鹅为基础,通过合作与联合,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带领农民调整养殖结构,推广养殖新技术;二要引导专业社成员科学饲养,合理使用配方饲料,增加养殖中的科技含量,提高禽蛋品质 ,打造绿色产品基地,创出本地绿色食品品牌;三是依托供销社建立自己的加工厂和营销网络,解决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后顾之忧;四是要与其它涉农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与合作。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为专业社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做大做强养鸭优势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路子。
二、社农合作实现共赢
承德县大营子养鸭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后,为了规范管理和规范运行,他们先后制定了养鸭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项规则和制度,在具体运营上着力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建立利益连接机制,不断壮大规模。专业社成立以后,大营子供销社以闲置房屋设施作价出资15万元,占专业社总出资额的42%;农民成员每户出资2000元,成员出资额占58%。在经营上,他们采取集中回购农民成员的鸭蛋产品,统一组织上市销售,在保证收购价不低于市场的基础上,年终实行盈利返还。随着联合优势的发挥,加入专业社的农民越来越多,专业合作社成立三年多时间里,成员总数由开始时的21名发起人入社,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06名,带动周边养鸭农户2000余户,年鸭蛋产量达到10万公斤。
二是利用供销社场地建设加工厂。过去,当地的鸭农们一家一户生产的鸭蛋主要是以出售鲜蛋为主,由于受季节限制,变质损耗很大。专业社组建以后,为了延伸产业链,大营子供销社利用闲置的大院和库房场地,建设了专业社鸭蛋盐渍加工厂,通过采用新的加工方法,盐渍的鸭蛋可以满足人们四季享用。专业社统一回收成员的产品、统一质量标准进行加工制作,统一产品包装销售,加工后的产品可以保存16个月以上,解除了养殖农户的后顾之忧。
三是打造品牌开拓大市场。随着养殖农户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在县供销社的帮助和协调下,专业社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了大营子柳河牌商标,并取得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和农产品无公害认证。专业社在生产经营上对入社成员实施五统一,即:统一回收产品、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制作、统一产品品牌、标示、包装和统一规模化销售,包装后的产品轻巧美观,便于携带,直接与县农产品经销公司对接,作为馈赠礼品进行销售,品牌效应显现,产品供不应求,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养鸭产业已经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