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文 赵振武
隆冬时节,走进平泉县平房乡农业开发设施菜项目——450万公斤双孢菇工厂化建设基地,一排排高标准食用菌大棚、标准化生产厂房鳞次栉比,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做双孢菇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一派繁忙景象。
“项目新建双孢菇工厂化基地100亩,建设高标准温室棚144个,购置了先进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可实现周年生产,年产优质双孢菇4500吨,这主要是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的。”承德润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修占云介绍说。
2009年以来,平泉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壮大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企业发展、产业腾飞、农民增收”的目标,累计投入产业化项目财政资金4186万元,重点连续扶持5家龙头企业,直接带动1万农户发展食用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8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累计投入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563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10万公斤,项目区农民增加收入1194.3万元。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领略到经过治理的这片“沃土”,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摇钱树”,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犹如和煦的春风,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平泉农业开发工作先后获“河北省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示范县”、“河北省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红旗县”、“承德市农业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连续扶持:促进企业发展“提档升级”
该县确立了农业开发项目服务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定位,制定了平泉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确定食用菌产业作为扶持重点,并按照“竞争选项、择优扶持、连续扶持”的原则,在全县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重点挑选食用菌种植、加工、储藏、流通4大类20余个优质项目列入扶持规划,并聘请省以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对项目进行设计,有计划地对企业实施重点扶持、连续扶持项目。
“几年来,县农业开发产业化项目对企业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使企业由‘无名小厂’发展为全国著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发展。”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绍芳说。该县连续4次、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483万元对森源公司连续扶持,实施了食用菌保鲜、速冻、罐头等产品的新建和技改扩能项目,建成食用菌产品全自动生产线8条,生产高档罐头、速冻、干品等六大系列100多个不同规格的产品,获“省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称号。产品出口德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1500万美元。同时,农业开发项目又连续扶持承德润隆公司、平泉三棵树公司等企业实现滚动发展,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全县5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和120多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崛起,使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5年内翻了两番。
创新机制:增添项目管理活力
“农业开发项目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效益、产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达成共识,认真把好资金、质量、效益“三关”,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提高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
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实行“五制”管理: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物资采购采取招标和采购的方式,做到程序、过程公开透明;项目督查考核制度。推行“全程参与,协调联动,重点控制”工作法,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参与,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度。项目和资金分前、中和后期进行情况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工程监理和施工“双日志”制度。建立管理台账,做到有序管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分责制。实现了农开与财政部门分级管理机制,真正达到资金、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产业发展: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近些年,该县土地治理项目区经过高标准节水灌溉、田间道路建设等“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生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食用菌栽培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项目区形成了水、机、电、路全配套,粮、菜、花、菌共发展,集生态、高效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雏形。通过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产品流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1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我村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组建了‘龙源菌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200亩的地栽香菇食用菌示范园区,均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今年收回200余万元投入成本。”小寺沟镇仓子村主任秦国峰高兴地说。昔日贫瘠的庄稼田,如今变成致富宝地。“现在,全县有近10万人从事食用菌产业,食用菌园区总面积达4万亩,食用菌产品远销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白中龙介绍说。
产业化经营项目通过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2003年以来,该县农业开发部门累计集中项目资金1.15亿元,重点扶植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企业年食用菌加工能力由2003年的不足5万吨提高到目前的15万吨,增加人均纯收入3000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平泉农业综合开发结出的累累硕果,为特色产业发展、农民的致富增收,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
编辑 李兴安 赵萌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