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平泉县郭杖子乡桲椤树社区党委书记金旭东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经济欠发达的承德市而言,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可谓任重道远。特别是我市广大农村,如何尽快脱贫致富,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事关发展全局。这就需要一大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农村干部和先进典型冲锋在前、率先垂范。平泉郭杖子乡木孛椤树社区党委书记金旭东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了无限的财富,保护了青山绿水,又造就了“金山银山”,跻身“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国家级文明生态村”。该村为全市广大农村如何科学发展提供了可资可鉴的学习样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不仅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更为平泉县郭杖子乡桲椤树社区送来了建设小康社区的巨大动力。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委书记金旭东就忙着带领社区一班人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研究社区建设、建设美丽山村、建成小康社区。
金旭东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勇敢担当,带领村民将贫瘠落后的金杖子村变成一个美丽富饶的新村:由昔日的欠外债127万元、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变成2011年村集体收入280万元、人均收入1.2万元,并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生态文明村”。
横下一颗心:“只要能带领村民致富咱什么都不怕!”
“一进桲椤树沟,一天三顿喝稀粥。”原金杖子村是燕山腹地桲椤树沟的一个小山村。这句顺口溜是昔日金杖子村穷困面貌的真实写照。为带领村民致富,上世纪90年代,村里办起了石灰厂,不但没能造福村民反而欠下127万元的巨债。村民心散了、村子乱了,金杖子成了远近闻名“一穷二散三乱”的后进村。村民都盼着一个能人出现,但1999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没有人敢接这个“烂摊子”。
当时,37岁的金旭东,从城里打工回村,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挑起村支书的担子。亲戚朋友都阻拦他:“放着城里的工作不干,回村当这受罪的村支书,你犯什么傻呀?”金旭东横下一颗心:“只要能带领村民致富咱什么都不怕!”
说着简单做起来难。金旭东上任后,召开党员会没几个人参加;调解村民纠纷没人服从意见;走访村民没人愿意深谈。更闹心的是127万元村欠债被信用社起诉,法院隔三岔五传唤。工作从何入手?金旭东将目光瞄在村民意见最大的财务管理上——清理村财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前任班子心里犯嘀咕,他是不是要打击报复;个别村民认为他是作秀。“清理村财务,就是要将过去的事情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金旭东敞开胸怀,与村民交心,消除村民疑虑。
财务清理让金旭东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但债务还不上,法院这关就过不去,更不用说实施致富计划了。金旭东绞尽脑汁,以村里50亩油松林抵顶债务。“用松林抵债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超三年我一定将松林赎回来!”金旭东向村民保证。
债务难题解决后,金旭东着手发展村经济,利用当地铁资源,发展矿业经济。2003年,金旭东多次到外地招商,终于从唐山请来一位“财神”,答应出一半儿资金。金旭东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又借外债凑足资金,合资建起金茂矿业公司。一年时间,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750元,50亩松林第一时间赎回。
坚守一面旗:“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2007年,唐山投资者撤资转产,将股份转让给金旭东。面对稳赚不赔的铁矿开采生意,面对独有企业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金旭东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将77%的股权让给了村民,企业实行股份制。
“生意赚了归大家,赔了算我自己的,绝不让大家吃亏!”金旭东主动为没钱的村民提供垫资或担保贷款,最终全村700多户中有427户入股。为此,新华社以“追着村民送股票的村支书”为题,对金旭东这一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目前,入股的村民每年都有3—10万元的分红。
“金旭东完全可以独占企业发大财,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他将股权分给了村民。”现在一提起这事,村民金宴华仍感激万分,他家就是经金旭东担保,贷款3万元入的股,当年就收益3万元,目前他的股金“滚雪球”已达20多万元。
看到入股的人都挣了钱,没有入股的村民后悔了,又纷纷找到金旭东。不得已,金旭东又先后三次撤出自己的股份吸纳村民入股。如今,在这个年产值3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的企业中,金旭东的股份由49%降到了8%。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累计最低损失一亿元。干出这样“傻事”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多么高的境界、多么宽的胸怀?金旭东却淡然地说:“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只要村民富了,啥都值了!”
不仅如此,金旭东还以捐资助教、救助孤寡为己任,近年来他个人累计为社会捐款230多万元、领办企业捐款350多万元,在社会上引起高度评价。
开拓一条路:“变废为宝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效益。”
在金旭东的带领下原郭杖子村已培育出铁选、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现代农业三个主导产业,年创产值4.2亿元、缴税60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2万元,使全村走上了富裕路。
随着铁选业发展,堆积如山的尾矿渣成了金旭东日夜思索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他带领社区班子和企业人员先后三次去北京、山东等地参观考察,进科研单位请教,如何延长矿业产业链条,将尾矿渣变废为宝,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效益。
有心人天不负。2011年初,投资2.8亿元、占地212亩利用尾矿砂制砖厂破土动工,2012年初正式投产。生产的灰砂砖是新型建筑材料,隔热保温、坚固隔音,适用于砖混楼房、工矿建筑等各种建设,是代替粘土红砖最好的产品。年产灰砂砖1亿块、生产加气块20万立方米、安置就业人员150人、可消耗尾矿砂40万立方米、可实现产值1.2亿元。目前,该厂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生产灰砂砖、加气块全自动环保无污染绿色制造基地。
金旭东的这一创举,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和好评,说他是:“变废物为资源、变资源为财源的创造者,既解决了尾矿砂堆积的沉重负担,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不仅为该社区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更为承德矿业发展集中地区闯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新路。”
“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金旭东在学习十八大报告后对领导班子成员说:“要真正建成小康社区,首先必须守住我们的绿水青山,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财富。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美丽山村、小康社区。”
认准一个理:“让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不能光靠单一产业独脚走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工农并进才能共促双赢。” 金旭东说,在发展矿业的同时,将资金重点投向食用菌和林果产业。
为发展食用菌产业,他组织村民到食用菌专业乡镇参观学习,远赴北京、福建与香菇客商达成协议。为打消村民的顾虑,金旭东立下“军令状”,“只要按技术标准从事生产,赔了钱我赔!”食用菌基地最终建成投产。目前,从事食用菌生产专业户37户,年产量达2600吨、创产值1200万元,户均增收20万元,带动560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经济富裕了,人居环境也要改善。”2009年,富裕起来的金杖子开始了新民居建设。如今,漫步在金杖子,但见楼房成片、绿树成荫、街道宽阔。学校、卫生院、农贸市场、五保家园、客运站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绿树成荫河水清、有车有楼有文化,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村民张东岩总结村子的变化。
为进一步发挥金杖子村的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底,郭杖子乡整合金杖子、王家沟、马杖子等6个行政村,成立了桲椤树社区,金旭东全票当选社区党委书记。站在新的起点上,金旭东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面对扩大近6倍的面积和人口,确立了“三园三区”经济发展布局,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50%农户进企业,30%农户从事特色农业产业,20%农户从事商贸流通业,到2015年社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4亿元,年创利税8000万元,集体收入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万元,打造成美丽富裕新村。
金旭东,一位带领群众致富的旗手,一位变废为宝的先锋,对于迎面而来的种种,他安然领受,脚下的步子却始终不变,留在身后的,是长长一串清晰足迹,记载着一点一滴的坚持和努力。 通讯员 李海艳
编辑 李兴安 李岩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