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73/2012-04006 |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发布机构: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农业标准化让农民笑了
围场质监局 张彦彬
在围场县朝阳湾镇苇子沟村有位任大爷,他世世代代靠种植马铃薯为生,从前他种马铃薯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可是现在,祖祖辈辈的马铃薯在他这里开了花、结了致富果。任大爷,今年65岁,去年他怀着应付政策的心情去参加了质监部门组织的无公害农业标准化培训班,培训班上他觉得专家讲的还是有那么点道理。回到家里他就整天拿着培训班上发的无公害农业标准手册反复翻看,针对选种、栽秧、除草、施肥等各个环节反复对照老祖祖留下来的传统耕种方法,他认为好像可以试试,应该没什么坏处,于是乎任大爷准备将自家的60亩地作为试验田,试试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眼看着绿油油的马铃薯苗该施第二遍肥了,这可愁坏了任大爷,从前都是去市场买点二胺掺点磷肥就施上了,可是按照手册说施钾肥,这能行吗?怀着疑问,任大爷再一次来到了质监局,标准化工作技术人员陪任大爷去市场买了钾肥,并亲自下田指导。由于任大爷的忧郁眼看着就要过了最佳施肥期,工作人员就和任大爷一家人一起早出晚归,抢时间给60亩马铃薯施肥。快到马铃薯的成熟期了,看着秧苗,和别人家的差不多,任大爷终于忍不住挖了几颗即将成熟的马铃薯,果然个头大、表面圆滑,除去浮土就很干净了,不像过去的马铃薯奇形怪状,缝隙里的泥土,洗都洗不干净,到市场上人家挑来拣去的,终于熬到秋收,令任大爷一家人没有想到的是亩产1000多公斤,平均每亩增收600余元,任大爷家这一年增收4万元,任大爷看着卖出的一车车土豆,看着崭新的一叠叠百元大钞笑着说,还是这标准化好呀、还得相信科学、相信共产党啊。
围场县由于独特的纬度、气候及土壤条件,决定了这里特别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和生长,只是苦于落后的种植方法,让这里的马铃薯没能走向市场。围场县质监局农业标注化主管领导偶然在媒体上看到大西北的土豆签约肯德基,每公斤价格可以翻两番,他想为何不试着做围场的马铃薯标准化呢?于是围场县质监局经过多次聘请专家研究, 三措并举促马铃薯农业标准化种植。
因地制宜,建立围场特有的马铃薯标准化体系。针对该县肥沃的黑土地和冷凉的气候特征,在马铃薯产业标准化实施中,组建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技术监督局、农牧局具体负责,选拔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立足本县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生产、加工、储藏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规程,制定完善了《脱毒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七项承德市地方标准。这些标准先后通过了省、市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组审定并颁布实施。同时,与之配套的种薯国家标准、工业薯类淀粉行业标准、粉丝粉条粉皮标准、油炸薯条薯片等21个标准先后在该县实施。
探索实践,推动标准化生产批量实施。该县实行县级领导包建典型责任制,马铃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东南部交通沿线菜用薯标准化生产区、中部淀粉加工厂周边高淀粉含量薯标准化生产区和坝上及接坝地区种薯标准化生产区,这3大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辐射了全县37个乡镇,标准化示范面积达到25万亩,示范区内最高亩产达到3700公斤,平均亩产达到1700公斤;建典型示范区。2005年以来,建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44个,面积达到12.5万亩。有37个乡镇、310个行政村、9万个农户运用标准化种植脱毒马铃薯,发展27个专业乡、132个专业村、1.5万个种植大户。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
引进科学,拉动标准化生产科技实施。强化科技创新,以科技拉动标准化生产的发展,促进标准化的实施。在新品种选育、推广上,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中国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北农大、黑龙江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引进马铃薯新品种151个,共贮备不同类型、不同淀粉含量、不同成熟期、不同用途类型的新品种200个,成功培育了早大白、荷十五、渭变、夏波蒂、春薯4等一批适销对路新品种。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全面实施,使广大农民群众的产业经营理念不断完善,改变了过去传统耕作方式、粗放型生产、低层次经营的局面,使马铃薯特色产业实现了从分散种植、生产到连片经营,从结构单一到多元化、从传统生产到标准化生产、从依靠种植马铃薯勉强度日,到靠马铃薯发家致富,开怀大笑。所有这些都是农业标准化的成绩!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