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承德果品产业“枝繁叶茂”
2012-11-14   07时43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 张帆 通讯员 杨印聪

    “到2015年全市新发展果树80万亩,达到365万亩,果品产量达到150万吨,产值110亿元以上。到2020年栽培面积达到480万亩,果品产量200万吨,产值150亿元以上。”这是承德市果品产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意见》,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记者从承德市林业局获悉,我市现有干鲜果树285万亩,果品产量93万吨,山杏林面积435万亩,年产山杏仁1.4万吨。我市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适合多种北方果树生长,苹果、板栗、山楂和仁用杏是我市四大优势树种。我市果品产业下一步发展思路为: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上项目,增投入,建基地,强龙头,拓市场,搞服务,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扩大产业规模

    围绕我市八大产业基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特色,进一步扩大果品产业基地建设规模。

    到2015年,板栗基地主要抓好兴隆、宽城、滦平等县长城沿线46个重点乡镇的基地建设,新发展10万亩,达到120万亩,年产量达到15万吨;苹果基地抓好兴隆、宽城、承德县红富士苹果,平泉、承德县国光苹果和围场金红苹果基地建设,新发展10万亩,达到65万亩,年产量达到50万吨;山楂基地抓好兴隆、隆化、滦平、承德县和营子区24个重点乡镇山楂基地建设,新发展10万亩,达到4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30万吨;观光采摘基地,在城镇周围、交通沿线和景区景点周围建设以梨、桃、杏、李、葡萄、草莓、鲜食枣等时令果为主的观光采摘园,新发展时令鲜果20万亩;山杏基地规模达到500万亩,杏仁年产量达到5万吨;沙棘基地,在围场、隆化和丰宁三县的接坝地区新发展沙棘35万亩,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花卉和苗木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速生原料林基地,在全市范围内每年栽植杨树2000万株,基地规模达到200万亩,以平泉、承德县为重点新发展刺槐原料林41万亩,规模达到200万亩。

    抓好龙头品牌

    我市目前果品产业的特点是:加工企业多、规模普遍偏小,流通企业少;产地市场多而小,交易市场少;土法储藏多,低温冷藏库少。加快果品产业发展,培植龙头企业、创建品牌非常关键。目前我市已注册的主要果品品牌有富兴牌、山庄牌、亮甲台牌、御泉牌苹果,京东板栗、紫瑜珠板栗,雾灵红山楂和亚欧牌杏仁。

    兴隆县果品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全市以果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227家,其中80%集中在兴隆,而且有龙头企业带动。平泉山杏、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北五十家子杏仁交易市场、40多家果核活性炭企业、万泉花卉市场和多个百合花卉园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我市将继续培育一些龙头企业,继续打造一批像富兴苹果、三北杏仁一样的鲜销品牌,并逐步扩大知名度,以品牌带动效益。

    强化科技支撑

    果品产业对科技的依赖性很高。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我市从多方面提供科技支撑,确保产业效益。

    注重技术创新与培训。我市已与河北省林业科学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成立了“河北省林科院承德研究推广中心”,汇聚省、市高级技术人员十余名,专门研究解决承德林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培训县乡技术骨干。

    引进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先后引进了苹果三优栽培技术、梨省力化栽培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温室育苗技术、设施花卉技术、设施果树技术等,并大力推广。

    进一步加强示范体系建设。建立全方位的、不同树种、不同层次的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让农民看得到、学得会,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生产力。

    建好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制定相应政策,严格奖惩,按不同的技术等级抓好不同级别的示范典型。采取互相观摩、互相评议的办法,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加强常规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培育一批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编辑:马利华 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