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画“牡丹图”庆十八大
2012-11-13   07时48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 建玉 金宏 通讯员 李平文

    “11月5日清晨,种植在阳台上的桑叶牡丹花开了,我看着娇艳、喜人的花朵心情非常舒畅,联想到党的富民政策和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喜悦的心情让我即刻提笔,画了幅‘牡丹图’,祝福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繁花似锦。”平泉县平泉镇金世纪住宅小区的蔡靖儒老太太高兴地说。

    11月7日,笔者走进蔡靖儒老人的画室,一股墨香扑鼻而来,家里的墙壁、书架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老人的绘画作品。书桌上,堆放着各色颜料、彩笔和调色盘;画纸上,一朵朵色泽鲜艳、富丽端庄、浓郁纷芳的“花中之王”——牡丹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当时由于家里孩子多劳动力少,全家七八口人住着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三间土坯房,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全家人一年忙到头也就闹个将‘供嘴’,哪有钱供我们上学啊,所以我们姐弟几人全都没上过学,哪像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吃得好、穿得好。”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蔡靖儒老人提起过去满是感慨。

    “改革开放以后,我家的日子才逐渐好起来,土坯房换上小瓦房,现在种地不用交税,国家还给补贴,孩子们上学连学杂费也免了,家里也有存款了,这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谈到现在的好生活,蔡老太的幸福全挂在了脸上。

    今年81岁的蔡靖儒老太太,一直生活在平泉县黄土梁子镇小龙潭沟村。老伴去世后,她搬到县城女儿家住上了楼房。“现在住楼房真是太美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不愁吃、不愁穿,去年,县政府还帮我办理了农村养老保险,每月可领到50多元钱,儿女们也都非常孝顺,我呀就剩一件事——享清福。”

    近两年,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指引下,我市城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飞”进寻常百姓家不说,就连轿车也开进了农家大门。随着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开始在精神生活领域寻找着快乐。这不,就连80多岁的老人,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党的感激之情。

    蔡靖儒老人告诉记者,由于生活条件好了,她就学着识字,找来报纸、画报、课本学习画画,只要见什么好看就画什么,到现在已坚持10多年了。“如今,我姥姥可以不用模仿自己创作作品了,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用个把小时就可完成。老人还特别爱学习、爱背诗词、学京戏,已经能背20多首唐诗,每天早上起来到广场做操,锻炼身体,现在身体非常好。”蔡靖儒老人的外孙女林柳青介绍说。

    10年的勤学苦练,如今蔡靖儒老人的绘画水平也有了“档次”。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她已创作绘画作品200多幅,用真情和绚丽的色彩点缀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为十八大献礼的“牡丹图”是老人最为得意的一幅作品。

    编辑:马利华 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