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再去买点鸡和鱼,两个孩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们要好好准备一下”。樊艳秋边忙活着边说,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
“樊妈妈,我们把屋子都收拾干净了,就等着姐姐们回来了”。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围在樊艳秋身边,焦急又兴奋地等待着一同和他们生活了多年的姐姐。
腊月初八,在市福利院的小院里,一片忙碌、热闹的场景,每个人脸上,都写满兴奋、喜悦的笑容。
不幸的我们很幸福
“马上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团圆,我们当然也要回娘家和妈妈、弟弟妹妹们热闹热闹,这是我们永远的家啊!”党爱心和党爱丽见到许久未见的樊艳秋,激动地说。樊艳秋欣慰地笑了:“只要看到你们过得幸福我就知足了,今天咱中午聚餐、晚上开联欢会!”
孩子们围坐在党爱心、党爱丽身边,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樊艳秋在一旁看着这热热闹闹的一家人,感慨万千,欣慰的笑容在她脸上蔓延开来。
27年前,刚刚出生的党爱心因马蹄足内翻被父母遗弃,幸好福利院收养了她。因为严重足内翻,她的下肢基本没有发育,只能靠板凳行走,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而同样是出生后被父母遗弃的党爱丽,也幸运地被福利院所收养。她3岁的时候,福利院筹钱为她做了手术,治愈了她先天的腰脊膜膨出。从此,这个漂亮懂事的女孩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在福利院的帮助下,她初中毕业后在技校学习了美容美发,有了一技之长。
“可能外人看我们觉得可怜,可是我从未觉得自己不幸,在这里我有妈妈,有弟弟妹妹,我们过得快乐又幸福。”党爱丽说。
“这两个孩子虽然身体有缺陷,但都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在这二十多年里,她们不仅力所能及地照顾好自己,还总是帮助福利院的护理员一起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樊艳秋是市福利院的副院长,两姐妹所经历的每一步,她都一一见证。
这里就是我们的娘家
“两个孩子到了结婚年龄,我们也没忘记张罗她们的婚事。”樊艳秋说,经人介绍,党爱丽认识了兴隆县孙杖子名叫陈松的小伙子。2008年4月12日,两个人在兴隆举行了婚礼。
“结婚那天可热闹了,我们福利院的员工作为娘家人,买了冰箱、洗衣机、床上用品作为嫁妆,20多个人浩浩荡荡地把党爱丽送到了婆家。”樊艳秋兴奋地说,“每个孩子结婚时,我们都会给她们置办嫁妆,大家还随份子,每个员工都特别踊跃,像自己家人办喜事一样。”
婚后,党爱丽小两口养蜜蜂、跑出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09年5月,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党爱心也等到了属于自己的缘分,家住市区头牌楼的一位老人在福利院看到党爱心,特别喜欢小姑娘的性格,就把家住承德县六沟镇,因电击失去左手的亲戚介绍给了党爱心。没想到两个人一见钟情,彼此都产生了好感,不久就喜结良缘。
谈到老公陈洪涛,党爱心脸上立刻洋溢起幸福的笑容,紧紧拉住老公的手。“我觉得很幸福,虽然我的身体不健全,没有父母,可是我在福利院得到了所有的爱,现在只希望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原来,在党爱心做产检时,医生曾告诉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怕她承受不了日益长大的胎儿,建议她先做手术调理自己的身体。但是面对好不容易才怀上的孩子,她有着太多的希望,坚决不做手术。幸运的是,前几天再次产检时,医生告诉她,她和孩子一切指标正常。
寒冬腊月,窗外飘着雪花,窗框上挂着冰碴,让人忍不住瑟瑟发抖。可这屋里热闹的气氛,蔓延的快乐,又让人暖到心窝。是啊,在她们的脸上看不到不幸,有的是幸福的笑容;在她们的言语中,听不到抱怨,有的是太多的感恩;在这个不大的院子里,看到的是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感受到的却是爱,是超越亲情、超越血缘的爱。记者 张丽莉
编辑 关亦民 刘宏韬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