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建筑为紫塞山城添新彩
2012-01-17   00时32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记者张丽莉)“太阳能的运用结束了我校使用燃煤的历史,我们真正变成了无烟校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相老师这样说。在学院学生公寓楼顶上安放着上万支太阳能管,承担着近万人的洗浴、饮水任务,太阳能的利用使学院每年节约资金百万元,减少燃煤消耗3500余吨。

    在新建成的银和福星园小区,地下供热中心管道交错、机器轰鸣,该住宅楼采用水源热泵技术提供冬季供暖,独立的循环水系统密闭运行,不产生任何污染,是我市至今规模最大的水源热泵供热工程。

    不用煤炭、不用石油,仅利用身边的地能、地下水、阳光、风能就能满足大量的制冷、制热、采光要求……这就是我市兴起的绿色节能建筑。

    我市目前经济进入快车道发展,随着GDP的增长,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呈较快上升趋势。据统计,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用于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通风等方面建筑能耗约占30%,成为耗能大户。面对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城市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对促进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地热、水能、生物质能均具备就地开发的独特优势。我市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宜发展太阳能利用和光伏发电。同时,整个城市沿河建成,地段浅层地表水含水量大、含水层较厚、富水性高、水质较好、水温适宜、回灌速度快,非常适宜开发地源热泵技术。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太阳能、浅层地能等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1999年,承德本特生态能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将地源热泵技术引进到我市,利用水源、污水源、地热、土壤源解决建筑采暖和制冷问题,缓解了日益紧张的供暖局面。目前,我市已有多处机关单位、宾馆和居民小区约210万平方米应用了地源热泵技术,约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应用了太阳能光热一体化系统。富华新天地水源热泵项目、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热水工程、承德市乾阳大酒店热水工程等一系列绿色节能建筑的落成,使我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经销施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近百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单位获得了国家资金补助,开启了我市绿色节能建筑时代。2010年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批准我市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2010年承德县、围场县被国家批准为绿色能源县;2011年平泉县又被批准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

    按照承德市政府出台的有关规定,我市近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以太阳能和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为重点发展和实施领域,到2012年底在双桥区、双滦区、开发区和营子区要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5个,总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

    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迎来了它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虽然有独特的水源优势,但近几年因开发速度较快,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下水资源。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我市水源热泵项目,前期做好水资源论证,系统考虑使项目的实施更科学。面对可在居民区广泛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开发商、建房者应考虑到安装太阳能设备的需要,为用户留出相应的采热位置和管道接口,使用户想用、能用、好用,使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成为真正有利于百姓的阳光事业。

编辑 关亦民 赵萌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