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打造沿辽蒙经济带促和谐发展
2011-09-07   00时17分 浏览次数:

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幸福指数

    本网讯 (记者王喆,通讯员李海燕、刘建军)初秋时节,走进平泉县,处处感受到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气象,从机器轰鸣的工业园区到一派繁忙的农业基地,从宽敞明亮的新民居到风光旖旎的旅游景区……无处不生动地展示着平泉对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无限生机。今年上半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1.8%;财政总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5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76元,同比增长18.3%。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平泉,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幸福民生工程,着力建设沿辽蒙经济带和谐发展的城市典范。

    为谋求全县经济的科学发展,平泉县确定了“工业强县”的主战略。依托丰富的铁资源发展铁选产业,全县经济曾一度得到较大提升,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平泉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思路,开始工业聚集区建设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工业聚集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改力度,引导企业循环式生产,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转变以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由粗放分散型向集约节约型转变。

    平泉县工业聚集区是承德市获批的省级工业聚集区之一,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由泽州工业园、会州综合加工产业园、长城化工产业园、兴平绿色食品加工园、燕山活性炭产业园、华北物流园六个功能园组成。矿山冶金、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四个传统主导产业日益兴盛,航空科技、新能源、新型建材、家具制造四大新兴产业作用凸显。平泉被确定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县、全省生态工业示范县。2011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42.9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3000多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3.9%。

    平泉是个农业大县,有20余万农民劳力。如何解决好这些劳力的去向,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该县依托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积极实施生态农业与旅游互补项目,大力发展以食用菌和设施园艺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观光游,以卧龙镇瀑河两岸、辽河源旅游公路沿线为主,规划平泉食用菌农业观光示范园区,推进以看菌、吃菌、购菌、娱菌的菌乡风情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业发展,建起了中华菌文化产业园和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培育出了一条精品旅游路线。

    近年来,平泉县不断强化以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主导地位,通过采取政府推动、科技促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政策驱动等措施,农业产业化工作成效显著。到“十一五”末,全县建成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园区1.4万亩,以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产值经营额达到28.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8.9%;三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417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1.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先后获得“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河北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等多项殊荣。

    食用菌产业作为平泉三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经过起步、发展、壮大三个阶段,食用菌已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受益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立县支柱产业,生产基地遍布全县19个乡镇,291个行政村,6万余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全县食用菌总量达2.5亿盘(袋),年创产值26亿元,为农民增收12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目前,该产业已形成了“刺槐林—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禽养殖—粪便肥料—还林(田)”的“绿色产业链”,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互促共赢;全县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达30余家,“森源”、“润隆”、 “三棵树”等品牌产品,远销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00多万美元。平泉先后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平泉县积极将投入的重点向改善民生倾斜,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实施惠民便民实事147件,民生方面财政支出32.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231元、4953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全县250所中小学调整为104所,划分为八个学区,改扩建中小学45所,新增校舍2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累计投资7600万元对4家县直医疗机构、1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60所村卫生所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新农合累计报销医疗补偿费用1.2亿元,参合率达到9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万人、参保率96%;新建保障性住房12.7万平方米,发放住房补贴285万元,被列为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县。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累计筹集善款1.6亿元,救助各类特困人群13万人次;两批20个省级新民居建设稳步推进,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昭示的是平泉县在惠民便民上投入的决心和力度。今年,该县又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筹资7.2亿元,集中精力抓好城市建设管理、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39件惠民实事。

    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解决1.5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50个村级卫生所升级达标改造、两个中心卫生院及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工程,构筑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扶持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为30个村配备文艺演出器材,新建农村书屋50个,增加图书2000册,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完成3个自然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00户;建设保障性住房700套,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优抚对象危房4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30户,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编辑 关亦民 赵萌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