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清为引:零散务工人员有了劳务市场
2011-07-12   01时41分 浏览次数:

    7月10日,在市区陕西营口商厦对面,在鲜花盛开、绿草养眼的河岸上,一块写着“劳务市场”的大牌子立了起来。由双桥区城管局出资建设、供零散务工人员集散的一个劳务市场,正式允许零散务工人员入驻和招揽主顾。

    背景:衣着不整的零散务工人员影响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设别具一格,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大家在这座城市居住和生活感到特别舒适,心情愉快。火神庙是我市繁华的商贸中心,立有康熙大帝的铜像,人流、车流不断,但是在这附近却长年有一批来自八县三区、甚至外省市的男女务工人员,每天在二仙居、流水沟步行街出口处,手举“泥瓦工、水电维修”等各种各样的牌子在街头揽活儿,既影响交通秩序,也影响城市形象。

    零散务工人员在提供家庭服务方面必不可少,但如何规范管理,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治理这一现象的“高招”。

    举措:变清除为引导,建设“零工市场”

    近日,市城管局将城管权下放到区,双桥区城管局对城市管理有了自主权,实现了管理一步到位。该局认识到流动务工人员对市容市貌的影响,但是考虑到这群务工人员之所以出现多年,自有他们生存的市场和空间,不能简单地清除了事,应当变“清走”为“引导”,使他们成为便民的“队伍”,成为城市的“风景”。

    为了让零散务工人员有一个规范的场所,双桥区城管局协调有关部门,把陕西营口的一片空地利用起来,出资近万元,搭建一个200米长、3米宽的凉棚,制作了一块写有“劳务市场”的牌匾,将辖区内,包括火神庙附近、翠桥附近、温州城附近,以及蓝岛附近所有零散站街找活的务工人员都迁到陕西营口的劳务市场。这个劳务市场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容纳约600名务工人员停留揽客。劳务市场固定后,有利于劳务关系的形成,也使市区主干道上没有了零散务工人员。

    提醒:劳务双方要互认身份并签订劳务合同

    目前,劳务市场聚集着瓦工、电工、水暖工、电焊工、刷墙工、装卸工、清洁工等30余个工种, 500人左右的零散工。

    在此提醒劳务双方,一定要互认身份,签订劳务合同,以免发生劳务纠纷。记者 马国臣

编辑 关亦民 刘宏韬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