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撬动大旅游——隆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纪实
2011-06-09   01时08分 浏览次数: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立春山一两峰。在青山碧水间,一席亲朋好友品尝着原味农家饭,引杯添酒,陶然乐在其中。伴着水声潺潺,鸟声悠悠,于碧湖旁钓几尾锦鳞,如此惬意舒心。这是笔者在隆化县茅荆坝乡一处农家院中的感受。

    隆化县的乡村游特色彰显,灵活多样,他们把休闲旅游与民俗风情、地势环境结合了起来,将表演、采摘、垂钓、漂流、骑射等项目融入其中,真正带给游客们远离城市的纯美乡间享受。

    目前,隆化县已科学编制了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茅荆坝等5个乡镇和茅沟河流域5条沟域经济带为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区域。针对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和村,给予了规划指导、资金帮建、客源引流等方面支持,全力为乡村游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0年,该县投资4000余万元用于茅荆坝森林温泉休闲旅游区的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万元用于重点旅游村镇街道修整、垃圾场建设及乡村旅游经营户改厕等工程。林业、水利、农牧等部门资金向乡村旅游专业村倾斜,扶持特色种植、养殖,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基础。投入100万元用于宣传促销、人才培训以及对乡村旅游示范户和乡村酒店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该县抓好安全、卫生、日常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市场,避免强行拉客、抢客、宰客、竞相压价等恶性行为,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规范化接待、优质化服务水准,树立良好服务品牌。

    眼下,正值旅游旺季,一位从北京来到茅荆坝游玩的游客对记者说:“我和几个朋友听别人介绍来这里玩,这儿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在这里赏花踏青,完全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放松了心情,我们感到不虚此行,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

    近两年来,隆化县七家镇、茅荆坝乡利用独有的森林温泉资源优势,乡村旅游业已经逐步形成规模。尤其是在2008年和2010年隆化县成功举办了两届 “茅荆坝红叶节”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后,彻底打响了这块“森林温泉旅游”金字招牌,仅在2010年“红叶节”期间,茅荆坝乡就接待游客近两万人,其中来自北京的自驾游客人达到了1000多人,接待来自英国、巴基斯坦的游客30人。目前,总投资3.5亿元的茅荆坝御景湾森林温泉城将于7月1日正式接待游客,营业后将大力提高乡村游承载能力,定会为隆化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在隆化全县范围内,抓住当地特色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张三营镇“一百家子拨面”,韩麻营镇“枣园人家”,七家、茅荆坝温泉村,金龙山庄、曼陀罗世界山庄等一批乡村游示范户应运而生。茅荆坝“生态庄园”、“凤凰谷乡村酒店”、七家“月亮湾”农庄、汤头沟沙沱子村“有机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特色农家游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

    在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隆化县将充分把握住被列为承德八大休闲功能区之温泉休闲度假区的有利契机,利用国家AAAA级景区董存瑞烈士陵园及建设安州古城遗址公园的带动作用,在隆化镇及周边地区发展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游及城郊休闲度假游。以茅荆坝森林公园和温泉休闲为带动,突出发展茅荆坝村、敖包山景区和黑熊谷景区沿线及七家温泉城周边的乡村旅游,打造一条乡村游示范带。通过政府牵头、部门帮扶、综合开发、整体促销、整村推进等措施,发展茅沟河流域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沟域经济和韩麻营镇北沟村“枣园人家”以林果种植、加工、采摘等沟域经济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实现沟域经济和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在新民居新建村和提升改造村的选择上,优先考虑乡村旅游村,在设计上突出乡村旅游配套公共设施和接待功能,重点建设茅荆坝乡“太阳新村”、千松甸“农耕文化村”、七家镇西道村“百草园”等特色乡村旅游村。深入挖掘满蒙民族、民俗文化,把“二贵摔跤”、“一百家子拨面”等民族文化特色品牌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和总体水平。(通讯员 刘畅 刘建国 关亚楠   记 者 徐凯)

编辑 关亦民 刘宏韬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