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扬上山 农民笑开颜——承德县大营子乡高扬程引水工程现场见闻
2011-06-22   23时52分 浏览次数:

 

    承德县大营子乡王家庄村海拔600米高的山上,一座座蓄水池和水窖星罗棋布,山下的柳河水被源源不断地抽到山上,再通过地下管线输送到果园,当地村民不住地感叹:“用柳河水浇果树,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果品之村靠天收果,三十年用水梦难圆

    王家庄村是承德县著名的果品专业村之一,生产的水果质量好、口感佳,畅销京、津等大城市,所产果品以小国光为主,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果品销售收入达到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然而,有一个难题却困扰了王家庄村村民30余年,那就是:缺水。

    王家庄村有12个小组,5个小组居住在海拔600米高的山上,虽然山下就是柳河,但山上村民若要用水,就必须绕行5公里多的山路到山下取水,人畜饮水尚无法保证,更不用提用水浇树了。由于所种果树多在山上,多年来,王家庄村一直只能靠天“吃饭”,雨水多时,苹果长得好,就能多挣些钱;遇到旱季,就几乎没有收入,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以前遇到好年头,亩产能达到5000斤左右,遇到旱年,2000斤都没法保证,最旱的时候,村里两个组使一眼井,水够我们吃的就不错了,哪里还能浇树,苹果都旱掉了。”村民高继海说。

    据村民介绍,30年前他们就找过水利部门设计引水工程,但经勘探后得到这样的回复:需要投资58万余元才能修建。这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天价”,无人承担得起。从此以后,把柳河水引到山顶就成了王家庄村村民的梦想,一直萦绕在心头。30年来,多位水利专家来此设计,均因各种原因未获成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村民们在山上修了许多水窖用来储水,人畜用水难的状况有所缓解,但村民心中能用柳河水浇树的期盼也越发的强烈。

    柳河水千米引上山,浇果树农民展笑颜

    2010年,总投资933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大营子乡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成功立项。该项目包括新建排灌站(潜流)2座,新打及维修井共22眼;埋设地下输水管道48公里;小型蓄排水工程328座,埋设输变电线路4.8公里,新增变压器5台;改良土壤8000亩;修农田路2.15公里,其中,王家庄引水上山工程是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王家庄村村民30年来的期盼终于见到了曙光。

    承德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他们通过对实地仔细踏查,充分考虑到水源单一和海拔较高的难题,对项目工程科学规划、认真设计,采取“引、提、集”相结合的方式,在河边打井,井边架电,铁管道输送,通过2级水泵扬水到山顶,然后通过自压形式将水分2路引入8个蓄水池和150个水窖,共可储水6000余吨,可满足王家庄村的果树灌溉和人畜饮水需要,整个扬水上山工程配套扬程为345米。2011年5月21日,该工程一次试水成功。

    如此高扬程的引水工程,这在我市尚属首例。2条1500米长的输水管道途经一段十分陡峭的悬崖,行走十分困难,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每天在悬崖峭壁上连续工作几个小时。

    记者见到,王家庄村果园道路附近都建造了许多四四方方的白匣子——这便是出水口了,一位村民用钳子拧开匣子上的小阀门,水就从匣子一侧的管道中汩汩流出。村民介绍说,只要接上水管,附近的果园都能得到浇灌。出水口旁边就是蓄水池,若是一次抽出的水浇不过来,还可以用蓄水池中的水进行浇灌。一位村民高兴地说:“通水以来我们的果树已经浇了两茬水,一来水我们特别高兴,觉得今年的苹果长得特别好,都套上了袋,肯定能提高产量,卖个好价钱。将来要多上农家肥,让它成为绿色食品,还要办采摘园,提高效益。”

    多年的梦想一朝成真,村民的脸上都有着难以掩饰的喜悦。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兴源高兴地说:“有了水,老百姓收入至少能提高20%,这个工程是老百姓盼望已久的,从30年以前一直到现在,梦想成真了,承德县农发办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效益,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急民所需百姓欢迎,对接产业效益长久

    承德县农发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由于农业综合开发有效地提升了效益,项目区群众视农业开发工程为致富工程,倍加欢迎。

    王家庄村高扬程提水工程中,当地村民也参与到了建设之中。他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山上地下管道的铺设与焊接。村民王继民告诉记者:“全村都出工了,特有积极性,因为这是在给子孙后代造福,建完之后能借着力,而不是白出工、白占地。”

    扬水工程建成后,就由村里自行管理,抽水所需电费和其他管理费用折合成水价大约为每立方米3元。当记者问起这样的水价值不值时,村民们告诉记者:“遇到缺水的时候肯定值啊,这样的水价相当于一‘挑’水1毛钱,以前有时雇人挑水上山,要5毛钱一‘挑’都不止。”

    承德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刘秀丽说,大营子乡高扬程引水工程之所以建设成功,主要原因是他们做到了农业开发项目与产业对接,工程设施管得好,用得上;满足了农民所需,工程设施得到珍惜,得到爱护;施工过程阳光透明,保证施工前与竣工后公示内容一致,赢得项目区百姓拥护,工程设施能够得到更好管护,发挥长久效益。王家庄村村民告诉记者,扬水工程在柳河边上修建的两口井和变压器,他们都当作宝贝一样对待。

    在建设王家庄村高扬程提水工程时,承德县农发办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做到坚持建设标准,严格选择施工队伍,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质量标准,坚持施工程序,保证物料供给,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使所建项目能经得起查,经得起验,经得起审,经得起用。刘秀丽说:“农业开发项目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靠的是农业开发项目急老百姓之所需,将惠民政策、国家投入用在老百姓的心坎上,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质量的工程建设。” 记者 王畅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