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展宏图——写在承德德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
2011-06-11   01时01分 浏览次数:

    “十二五”开局的第一个春天,记者再次踏进了德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给人感受最深的是从领导到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人人都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这里看不到推诿扯皮,观望等待,听不到牢骚抱怨。看到的是为用户服务忙碌的身影。

    10年前,承德德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就诞生在双滦区的元宝山脚下。当时这里是一处废弃的仓库,如今这里成为紫塞大地首家生态环保建材产业基地。

    10年风雨,德厦人经过不懈地努力,到2009年末,公司按期偿还德国政府贷款246万欧元,本息合计2500多万元人民币,等于为国家赚回一条生产线。

    德厦公司坚持在自主创新上求突破,两次研制成功高性能透水砖,使产品铺到北京的长安街。2010年生态渣透水砖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

    2010年,“德厦建材”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走出一条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道路。

    10年斗转星移,德厦的环境在变,精神面貌在变,整体形象在变,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在变……

    10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德厦拼搏和自强的伟大实践演化过程,也见证了德厦节能减排勇当先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敢立潮头唱大风的足迹。

    让党员的模范作用在岗位上闪光

    为使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德厦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开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做什么”学习交流活动;每个党员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制定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目标,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组织党员开展“紫塞先锋”志愿服务献爱心活动,努力争当自觉学习的模范,执行政策的模范,做服务群众的模范、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把素质强起来,在学习中提高,在活动中锤炼;把党员身份亮出来,通过岗位争先活动,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责任感和党性意识,把学习创新作为创先进争一流的动力源泉,把产品创新作为一种责任,使德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

    把旗帜树起来,通过组织开展“星旗竞赛”活动,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形成在“干中争创,比中争创,评中争创,全员争创”的氛围。2010年,为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经营指标任务,公司开展了“保增长、增效益、促发展”活动。在生产经营一线部门开展了劳动竞赛活动,产量记录不断被刷新,创造了日生产5253平方米,月产量折合12.1万平方米,月发货10234包,建厂以来最高记录。

    德厦公司确立了“以德治企”的企业文化内涵,把“德厚载万物,厦高畅远瞩,建功立新业,材筑神州路”作为己任,通过提高员工品行达到构建和谐企业的目的,引导大家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常思做人之道,以实际行动生产出优质、绿色、环保产品回报社会。

    传统建材工业以矿业加窑业为其产业特征,建材产业的上游为矿产资源产业,每年都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生产传统建材每年要毁掉大片农田,浪费资源,在取过烧砖土的地方,土净石出,很难复耕,变成一片废墟。

    怎样破解这一传统建材课题,成为德厦人“赶考”的时代命题。

    时间追溯到2000年,时任市建材局局长的田文深知保护土地、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运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建材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在田文的脑海翻腾着。

    时代呼唤节能减排,我市周边企业每年排放大量的粉煤灰、炉渣、钢渣,铁选厂的尾矿堆积令人头痛,这些工业废渣既占用了大片耕地,又堵塞河道,污染环境。

    怎样利用先进工艺,让废弃物变废为宝。

    2001年经过精心谋划,主打节能、利废、环保的企业——承德德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德厦公司从建厂之日起,就将环保利废、节能减排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工艺特点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探索环保利废的途径。公司以能吸纳工业废渣为先决指标,在对欧洲及美国6家设备制造商设备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国际招标,引进了德国MASA公司R9001全自动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0万立方米。该套生产线工艺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既可生产承重、非承重建筑砌块,又可生产路缘石,护坡石等公路制品以及美化城市的各种彩色铺地砖等产品。

    先进的设备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好的设备不等于就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还要有科学的管理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2007年公司实现了钢渣完全替代石子的目标,面层砂的使用量也逐年减少,工业废渣掺加量由建厂之初的35%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最多时,每年吸纳工业废渣达9万多吨。公司通过上马除尘设备,对废水收集后循环利用,对固体废物破碎后返回重新利用等措施,实现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零排放。2009年公司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实现了绿色产品,绿色制造,走上了一条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利废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枯燥的数据传递着令人欣喜的信息,德厦构筑的“绿色生态梦”渐渐成真。

    按德厦每年产量折合替代红砖计算,每年可节约土地100多亩,每年吸纳工业冶炼废渣可节约堆场面积2万多平方米。

    如今,节能减排已成为德厦人一种思维习惯,严把“环保门槛”是德厦人在生产经营中始终坚持的原则。科学发展是立足点,改革创新是着力点,循环经济是落脚点。节能环保观念,让德厦有限的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

    在德厦,决策者们形成了“任何层面的决策都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共识。高起点谋划产业,高起点设置项目,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一流,服务效益一流,生态环境一流,已成为德厦经济崛起的强力支撑。德厦正朝着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阔步迈进。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德厦,不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致力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构筑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支撑点。致力于高端产品的研发,砌块产品向建筑节能方向发展。铺地砖向环保透水方向发展。公司以企业外迁为契机,明确发展主题,紧跟科技前沿,正在招商引资,谋划混凝土隔墙板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在“十二五”末将企业打造成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集团。

    “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厂立业,再到一个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产业,德厦经历着由‘量’到‘质’的嬗变。我们不仅希望收获骄人的业绩,更希望收获环保生态的产品,把德厦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现代化企业”。董事长田文说。

    从观念更新到模式转变,新起点奠定发展根基。

    如此谋篇布局,不仅显示了德厦的气魄与胸襟,也证明了德厦决策者的发展观并未止于一时、一地。

    全市在看、全省在看、全国在看,新德厦,新在哪里?

    德厦自2001年成立时,就定格为“高科技、高性能、高适用性。”为我市调整建材产品结构,开发具有节土、节能、利废、环保新型建材产品,公司引进的生产线属世界一流水平。德厦项目建设诠释的正是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是我市经济大开放的缩影。

    目前,德厦公司研制生产的透水砖经国家鉴定抗压强度、外观质量、抗冻融、抗污染等指标都高于全国同行业标准和工程要求。透水砖利用工业废弃物的比例达到了80.5%,达到了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从定位之争到规划之变,新思路破解发展困局。

    在新的发展观之下,重新打量生态与环境、节能减排,新德厦的思路豁然开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厦敞开胸襟借鉴、吸纳世界范围内文明发展成果,打造德厦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新型建材的生产企业,保护土地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是德厦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他们不断开发新型建材,坚持走质量、环保、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发”与“发展”一字之差,内涵却大有不同,它折射出新一轮德厦快发展、大发展战略新背景、新起点、新要求。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发展是企业的使命。德厦紧紧依靠自主创新,在挑战面前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发展主动权。

    德厦坚持解放思想搞创新,聚精会神谋发展,同舟共济促和谐,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迈向科学创新发展的“生态之门”。

    2008年下半年,德厦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曾经如雪片般不断涌来的订单陡然萎缩;曾经日夜运转的生产线,面临停产。德厦公司经营被挤到了“十字路口”。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这场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更要有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的信心。当前的这个机遇是科学发展的机遇,创新的机遇,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危机是传统模式之危,科学发展之机,危中有机,事在人为,成功在于坚持,希望在于努力。”田文的话语掷地有声。

    公司上下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赛跑的“旋风行动”。

    公司及时提出了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加速新产品的升级换代,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实施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靠新出强,靠新渡难关,将创新作为企业转危为机、摆脱困境的“金钥匙”,谋求第二次创业的突破口和支撑点,通过创新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不仅壮大了经济总量,优化了经济结构,而且提升了发展层次,增强了发展后劲。

    2008年底,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市将启动长安街大修工程,人行步道更换高性能透水砖的消息传来德厦,德厦人喜忧参半。喜的是难得的商机,忧的是企业现开发的透水砖表层比较粗糙,透水率还没达到北京长安街改造工程要求的技术指标,能否抢占这个市场?

    公司上下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高性能生态环保透水砖行业内生产也是个难题,更何况作为地市级城市的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发达地区都无法相比,产品能否研制出来,是否挤进北京市场没有把握,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在争论着。

    “要想闯进北京高端市场,产品必须要高人一筹,要敢于创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要拿出新品、优品、精品,打入北京长安街”!在公司召开的动员大会上,董事长田文向员工们吹响技术攻关,抢占长安街市场的进军号角。

    德厦公司投入巨资,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引进了一项透水砖面层生产技术,但该项技术成果仅仅是在实验室和小企业人工布料上取得了成功,应用到进口设备连续性生产上还需进一步研发创新。

    在创新中跨越,逾过道道难关,破解科研“坚冰”。在研发中,技术人员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失败与挫折,他们凭着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解决了增加设备、工艺配方设计、生产线改造、生产管理控制等系列课题,将新产品研制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2009年4月18日新产品问世时,车间沸腾了,人们欢呼着,他们给新产品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长安一号”。

    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员工们绷紧“标准”这根弦,一定要强化对透水砖结构性能检测,达到渗透原材料进场规范,确保不合格材料不进入产品实体,对渗透结构进行100%检验。德厦人,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在德厦公司,记者看到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一勺水斟到80毫米的地砖表面,几秒钟,水就从砖的底部渗出,透水性能良好。

    德厦公司透水砖新产品能否进入长安街改造工程,同样需要经历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德厦公司产品以自身性能、质量和价格的优势,在与具有天时地利的北京1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的“初试”中胜出,并在指定的样板铺装场地上,以实地铺装效果展开的擂台比武赛中,与其他企业的产品共同接受北京市领导及专家们严格的“检阅”。最终,德厦公司脱颖而出,获准为长安街工程供货。德厦公司靠创新赢得了北京市场,又靠过硬的质量在长安街扎了根,在额定合同供应量之外,又争取到第二批合同,先后为北京供应透水砖5万多平方米,成为该项工程最大地砖供应商,并全部铺装在长安街最醒目的地段,为建国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如今,从北京长安街到前三门,从内蒙赤峰新区到辽宁建平人民路,从天津塘沽到沧州街道,从京承高速公路到承唐高速,从河北到山西……处处留下了德厦人创新产品的杰作。

    德厦始终把“以质量求生存,靠品牌树形象”作为长期坚持的经营战略,并将用户概念扩充到企业内部,使下道工序成为上道工序的“用户”,努力追求产品质量的“零缺陷”,使公司质量管理创新内涵不断提升,形成了“遵循一个原则,卡住两个重点,抓住三个环节,实施四个措施,推行五个机制,坚持六个不准,实现七化”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

    技术创新使公司尝到了甜头,也成为一种习惯,如今,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成果进一步显现。为了使透水砖能够大面积推广,满足低端用户的需求,2010年公司将研发的重点放在了降低生产成本上,采用不同的骨料、面料、色彩,利用不同的配方,在实验室先后进行了38次实验,生产线上进行2次实验,又一次成功研制出高性能低价位的透水砖,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销售北京前三门人行步道改造工程近2万平方米,公司生态渣透水砖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

    “企业靠职工发展,职工靠企业生存”的理念深入人心,善待员工成为企业的责任。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员工对企业更加关心了,对企业的感情也浓厚了,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大了,企业形成了和谐、温馨的良好氛围。

    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及时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解除员工后顾之忧。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近几年,员工薪酬福利待遇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十一五”末,员工薪金收入比建厂之初翻一番。

    昨天值得铭记,今天让人骄傲,明天更让人惊喜。

    2010年1月18日,是德厦人最难忘怀的一天,董事长田文身披绶带,手捧鲜花,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登上奖台,因科技创新坚持标准创名牌,德厦建材透水砖铺到北京长安街,被评选为“工行杯”2009年振兴承德十大新闻事件。

    回眸过去,无比欣喜,倍感振奋。

    事实有力地证明,“严寒”挡不住真情,“冰雪”压不垮德厦人的意志,德厦人让汗水变成了收获,让梦想变成为了现实。

    “宏伟的事业激励着我们,人民的期待鞭策着我们,美好的前景鼓舞着我们,2011年我们按照创新统领工作全局,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强化市场销售,推动全面质量管理,探索体制创新,强化基础,狠抓落实,使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思路,朝着现代化企业目标迈进”。田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

    东风万里卷潮来。十年的建设,使德厦从昔日荒废场地变为孕育财富的丰饶之地;十年的开拓使德厦成为现代化新型建材基地;十年的拼搏,使德厦人视野更加开阔,脚步更加坚实;十年的进取使德厦实现前所未有的跨越。

    如今走进沸腾的厂区,轰鸣的机器声,一垛垛新产品催动着德厦人奋进的脚步。如今德厦人心里荡漾起对科技创新带来的美好向往和憧憬,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在迸发,他们的昂扬斗志,迎来创业高潮,迈着坚定的脚步正向年产80万平方米,实现产品销售额3000万元的目标迈进。

    时代华章已经掀开崭新的一页,新起点昭示新希望,新蓝图承载新使命,新征程赋予新任务。德厦人带着“十一五”留下的精神财富,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他们将用辛勤的汗水和超凡的智慧,实现更加精彩、更加绚丽的绿色生态梦,书写更加辉煌、更加壮美的发展新篇章。 记者 张保国 通讯员 马婷钰

编辑 关亦民 刘宏韬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