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市”战略突显 “第一资源”效应
2011-05-25   01时33分 浏览次数:

    




    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招才引智 像抓经济发展那样抓人才发展


    本网讯 (周易、董晓东、张大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本着“用好现在的、培养自己的、留住关键的、引进急需的、储备未来的”人才工作总体思路,以“四项工程”为抓手,着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突显“第一资源”效应。

    坚持强化领导,健全完善党管人才领导机制。我市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才队伍的现状,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从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入手,完善党管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健全领导机制,完善组织网络。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用人单位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规范各项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先后建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议事制度》、《人才工作报告制度》、《人才工作联席会制度》、《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度》、《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统筹人才规划,加强宏观指导。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并印发了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期间人才重点工程》。硬化目标考核,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把人才工作切实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坚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人才工作“四项工程”。实施现有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承德自己的职业企业家、教育家、金融家及高级管理、科技领军人才。我市目前在管人才中共有省管优秀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7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8人、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86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462人。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专题,邀请到专家、院士作报告。通过“承德干部人才在线教育网”等培训手段,全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实施专业人才“吸纳引进”工程。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吸引人才。通过创新创业基地和平台建设,先后引进技术合作项目20项,引进仪器仪表、钒钛冶金方面专家12人,有200余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博士后来承开展科技合作和专业技术服务。重大活动吸引人才。通过召开首届中国(承德)钒钛产业创新与发展高端会议,邀请6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士和7名国外钒钛产业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内数十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钒钛产业创新发展问题,形成了“共同宣言”和专家给国务院的建议书。建立《京津优秀专家信息库》,采取“假日博士”、“双休日工程师”、“产学研”结合、项目合作、聘请顾问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智力和科研成果。目前,入库人选将近100人。开放市场引进人才。2010年举办“逢8”招聘会29场;举办承德市2010年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提供各类岗位1842个。参加“2010年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九市一盟”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人才交流大会,共接待各类求职者2000多人次。实施职业技能人才“扩大升级”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使承德成为华北乃至全国职业人才培训的首选地,职业技能人才的输出地。2010年,我市职业技能院校向外地输出技能人才1万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达到2万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程,搭建三个载体。开展“百千万农村实用人才创建”、“百名专家扶百村”活动、县区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共享互助活动,去年3月份,中国人事报以《紫塞沃野写春秋》为题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坚持强化服务,着力营造“四个尊重”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从人才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真情关心人才,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人才充分感受实现价值的自豪感、创新创业的成就感和贡献社会的荣誉感。突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文件。就人才引进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人才开发专项经费,并在财政收入正常增长的情况下,年均投入增长率在8%左右。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定了《关于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意见》等文件,人才激励方面制定了《市级以上拔尖人才优惠待遇有关规定》等文件。实行市管拔尖人才“三免费”政策,凭专用证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免费旅游全市国有景点、免费年度体检。突出拴心留人,全力优化服务人才的工作环境。努力为人才干事业搭建舞台。建成露露集团、避暑山庄集团博士后工作站2个,引进2名博士后进站工作,建成省级农业引进推广示范基地4个,引进我市急需的国外工农业专家学者254人次。每年定期组织拔尖人才在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统一为拔尖人才办理乘车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组织一次拔尖人才外出考察休养。注重用感情凝聚人才。在全市上下建立和完善了市级领导固定联系专家制度、优秀人才挽留制度、走访慰问人才制度、人才决策咨询等四项制度。突出引导激励,切实体现人才价值。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市委、市政府集中财力,设立了“科学技术市长特别奖”和“承德杰出人才奖”等政策性奖项,最高奖金为2万元。目前,共7人获得“科学技术市长特别奖”,62人获得“承德杰出人才奖”,72人获得“金龙杯”振兴承德人才奖。另外,我市把市管拔尖人才工作津贴列入市财政预算,由市人才办统一发放。积极引导企业探索知识入股、技术入股等分配方式,建立贡献与报酬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机制。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每年5月定为“人才工作宣传月”,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对有关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开发的优惠政策进行广泛宣传。

    坚持以用为本,充分激发人才队伍创业热情。近年来,我市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入手,积极引领人才投身各项建设,激发人才队伍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区域人才合作。出台《“九市一盟”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加快市、县两级人才市场建设,目前,全市共建立人才市场13个,人事代理总数7700多人。全市共建立专家咨询服务组织9个,近年来全市各级专家提合理化建议1200余条,论证工程项目302个,主持重要规划75个。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协会的组织作用。包括以市专家协会五个分会为龙头,开展送咨询服务,送专业技术,送先进文化,送优质教育,送医送药“五送”下基层活动。设立“160111教育专家、160199医疗卫生专家和移动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热线”,深受百姓欢迎。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