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手笔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供水质量
2011-05-23   10时22分 浏览次数: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服务民生两大任务

    本网讯 (通讯员刘晓杰、王磊、福龙,记者贾建勇)作为城市供水具体保障和落实单位,市自来水公司在市水务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总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展目标,以改善和服务民生为主线,认真谋划,科学制定了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发展战略:即实现“四大突破”,落实“两个新”,全面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供水质量。

    2010年,水利部在承德召开现场会推广“供水实时在线监测”提高供水质量的经验。今年5月12日,省领导张和、沈小平到市自来水公司调研时,对我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通过深化“水务一体化”管理,理顺体制、扩宽融资渠道、加强供水管理,使供水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突破不规范的供水市场制约,加大自备井关停力度,实现安全供水。自2010年6月开始,对我市所有自备井用户进行全面摸底普查,共关闭21个单位的25眼自备水源井,规范了供水市场,提高了供水质量。

    ——突破漏损率居高不下的现状,降损治漏,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针对旧小区管网陈旧老化的状况,依照计量考核表水量分析结果,采取夜间分区测漏和DMA分区定量治漏法,一年来治理暗漏74处,减少漏水量179万吨。

    同时,按照市政府部署积极推进“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1.8万余户居民的供水管网改造,这项举措有效维护了居民的利益。

    ——突破传统服务模式制约,提升对外服务水平。制定《窗口服务岗位语言行为规范》和《快速反应联动抢修工作方案》,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紧急事故应对能力,建立输配水管网环状布局,更换问题阀门并加大巡检力度,建立水源、水厂和加压站双回路供电保障系统。在原有24小时服务热线2059569的基础上,又开通了两部热线,随时解决用户用水问题。

    ——突破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制约。面对我市“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争创国际旅游城市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融资5.11亿元开展大规模供水工程建设,包括新建北区水厂(一期)、南区水厂、东区水厂3座,扩建双山洞水厂和大石庙水厂两座,新增日供水能力21万立方米。围绕水厂新建扩建工程,配套建设3座加压站,调整市区28公里配水管网,全面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两新”,一是新技术应用到位。城市供水生产建立完成自动化调度系统(SCADA系统)和变频调控,水质检测建立了水质实时在线和现场取样结合的监控系统,管网维系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水费查收管理建立广泛应用远传技术。对外服务建立了集在线压力监测、在线水质监测、报警信息预警、24小时热线等7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购置了等离子切割机、电缆测试仪、送水车、工程抢修车等一批先进设备,在省内率先实现了106现水质检测能力,维修及时率100%,对外服务及时率达到99.5%;二是构建城市供水新格局。为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根据我市“五区三带”格局和城市”“中疏”战略要求,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调整铺设输配水管网6000余米,实施了滨河新城供水工程、头道沟供水管道铺设、滦河水源地改造工程、棚户区供水工程等12项供水工程建设,构建新的供水布局,提高了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满足了新增用户用水需求。

    这些有力举措,促进了我市供水事业快速发展,市自来水公司先后被中宣部、总政治部授予“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中国水协授予“供排水行业突出贡献单位”、被中国水协授予“经营管理突出贡献奖”。最近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供水保证。

责任编辑 王妍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