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监局大力加强尾矿库安全监管工作
2011-05-18   10时39分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市安监局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推进尾矿库安全管理工作上水平、安全基础条件上台阶为目标,周密部署尾矿库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尾矿库管理实际,围绕“放矿合理、筑坝合规、排洪可靠、监测有效、应急落实、管理到位”为核心,建立了排洪构筑物检查、排水盖板封堵、浸润线测量、库区水控制、实测填图备案、定期巡回检查等“六项”安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抓住尾矿库管理重点,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采取以会代训、案例剖析、现场演练、规程解读、答疑解惑等多种形式,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特别是以尖山“8.1”垮塌、襄汾“9.8”溃坝和平泉“4.15”溃坝等典型事故案例为题材,深刻剖析企业在安全管理、设备设施、作业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极大地触动了每个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的心弦。

    三是开展安全生产“对标”活动。与重点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对接工作机制,同北京华夏建龙矿业有限公司、河北远通矿业有限公司、宽城天宝矿业集团等重点企业结对子,建立安全生产帮扶指导关系,采取面对面交流、管理层座谈、大事要事交办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对标”活动,指导企业抓管理练内功,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法规,提醒企业在发展生产的特殊时期,坚持尾矿库安全生产紧抓不懈,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四是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一方面,针对排水斜槽、拱涵工程质量缺陷和排洪能力不足的实际,进一步优化了排洪构筑物型式。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容的尾矿库,排洪方式优先采用塔——管(隧洞)形式,原则上不再采用排水斜槽、拱涵等其它型式;同时,增加尾矿库浓缩输送,减少了入库水量,进而提高排洪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尾矿干堆工艺,在与一些设备厂家合作,进行干排工业性实验成功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尾矿库干排安全技术要点》,并经国内权威专家审核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行,解决了新建库选址难的问题,节约了矿山生产用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是推行在线监测,构建应急救援体系。以强化行政许可为前置条件,围绕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建设,从2007年开始逐渐在四等以上运行尾矿库推行建立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尾矿库应急救援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39座尾矿库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其中257座实现了市、县监控平台联网;另有94座尾矿库同专业机构签订了在线监测安装合同,现有35座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已安装完成。

    六是严格实行尾矿库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和从业人员登记备案制度,落实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终身责任制。加强对在本区域内从事尾矿库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监督管理,组织对已进行资质备案和执业登记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专题教育培训。对于没有相关业绩和执业资格的,坚决不予审核备案和登记;凡是未经资质备案和从业登记的,一律不予受理建设项目相关许可审批。

责任编辑 王妍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