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少数民族聚集区和首都的“北大门”,面对经济转型和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管理尤其是城市管理如何创新?
去年以来,我市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四有一创”为抓手,探索出“党委组织部门抓总引领、民政部门牵头指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区工作体制和“社区建设与干部选派、财政支出、城市开发、服务平台‘四同步’”建设机制,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党支部、居委会、服务站‘三位一体’大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系列极具操作性、可持续性和现实意义的做法,为城市社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社区创先争优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提供了新路径。
文明和谐温馨社区的承德样本,得到中组部、民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
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今推出我市城市社区建设深度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4月12日上午10点,双桥区西办碧园社区5号楼三单元201室老人刘玉兰心脏病复发,老人按响社区居家养老“一键通”电话,3分钟后社区救护人员赶到刘大妈家中,医务人员为老人量了血压、听了心肺,给大妈倒了水服了药。大妈的女儿赶到后,热泪盈眶。
去年9月25日,双滦区元宝山社区78岁老人才千和脑血管病突发,孙女及时按下社区救助“一键通”,社区救护队迅速赶到,生命得救。
双滦滦江社区83岁老人周宗武打不开煤气阀,拨打“承德社区24小时居民便民热线96096”,社区服务站人员即刻赶到她的家。
新疆退休承德双滦御祥园社区居住教师党员杜晓筱说,从“单位人”到“社会人”,是承德社区建设新机制“孵”出了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居民的参与度、满意度。
如今,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社区24小时便民热线”、“紧急救助10分钟”,居家养老照料“一键通”,“一站式”社区缴费等社区便民服务,已成承德市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个统一标识,统一紫罗兰色调,彰显党和政府关怀,散发着人本、温暖、贴心气息的承德社区,已成历史文化名城道道靓丽风景。“承德紫罗兰社区”作为“文明、和谐、温馨社区”的代名词,正在成为全国知名、河北一流城市社区建设的新品牌。
A 变“行政社区”为“公民社区”——民本、民建、民治、民享,“四有一创”催生“三位一体”新社区
2010年3月以来,承德市本着民本、民建、民治、民享理念,努力变“行政社区”为“公民社区”,将“创先争优”与城市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以“四有一创”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率全国之先探索出“组织部门抓总引领、民政部门牵头指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新型社区工作机制和“社区建设与干部选派、财政支出、城市开发、服务平台‘四同步’”建设机制,形成“党支部、居委会、服务站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管理构架。探索实践得到了省委、省政府、民政部有关领导充分肯定,有关新型社区工作机制写进2010年8月26日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意见》,城市社区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山区城市社区搞得这么好不容易!做法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标准之高,全省堪称一流!”省、内外纷纷前来承考察学习的领导、同行纷纷翘指。
“一间破房子,两张破桌子”,“守摊子、盖章子、下通知、扫院子”是8年前承德市大部分居委会真实写照。2002年,承德市出台文件规定居委会办公用房、老年活动用房、室外活动场所达到“三个100平方米”。2009年底,全市80%的居委会硬件建设未达标。
2010年初,一份有关社区建设的政协提案引起市委书记杨汭高度关注,当即批示并责成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丁锦霞牵头落实。精心调研,对标高端,3月1日《承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四有一创”城市社区建设意见》浮出水面:以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为载体,以社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社区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用3年的时间,80%的城市社区实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创建文明和谐社区。
B 变“老大妈余热发挥”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干部锻炼进社区——有人干事。让社区成为干部的锻炼基地,让能人干事,让能人愿意干事
“年龄大、待遇低、没前途”是社区干部、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对此承德规定,按千户5-7人配社区工作者,每个社区配2名以上国家正式工作人员。年轻、后备干部、新提拔科(局)级干部要先到社区工作1年以上。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离退休干部、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及其他社会人员竞聘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待遇建立生活补贴动态增长机制,今年达到所在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
“此举绝非人员简单配给,就是要让社区成为干部锻炼基地,让能人干事,让能人愿意干事!”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长丁锦霞说。
短短几个月,通过“居民自治选、后备干部派、专业人才聘、志愿者队伍补”等办法,双桥区社区干部年龄从2001年的51岁降到39岁,大中专生占到64%。市中心西大街办事处5个社区参与社区工作和服务近5000多人。平泉县选派正式国家干部和招聘下岗职工各50%,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已达到8-10人。
“是社区选人用人的新政策,让我们的工作充满活力!”是2010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而被选调到基层社区锻炼的13位大学生共同心声。
去年以来,我市调整充实了69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由原来51岁降到3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7%,达到每千户5至7名工作人员标准。
C 变“施舍式援之以鱼”为“责任义务式援之以渔”,财政支出到社区——有钱办事。财政支持、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多元筹措建设资金,建立社区财富积累机制
“社区经费短缺不是财政困难问题,主要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投入社区,就是投入民生。”承德规定,2010年各县区财政安排每个社区办公经费不低于2万元,2011年不低于3万元。
驻社区单位和社会各界要共驻共建,各社区通过财政支持、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化措施筹措建设资金的路子,逐步走上经费自筹自支良性循环机制。
此举实施,各县区均达到或超过了每个社区2万元标准。多数社区干部工资待遇达标,有的县区达到本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标准。
双桥区碧园社区发挥紧邻避暑山庄和民俗文化街优势,与企业共建社区美食城和社区艺术馆,正常运营后将为社区经费有效补给。
去年以来,我市在社区办公经费、人员报酬以及设施建设、维护等经费方面,财政投入3600多万元,为社区配备了电话、传真、电视、电脑以及各类娱乐健身器材,同时把社区办公经费由年平均4000元提高到4万元,有力保障了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D 变“四处化缘扬汤止沸”为“统筹建设釜底抽薪”,城市开发留社区——有场议事。开发建设单位须按百户30平方米提供社区用房,与小区建设规划、施工、验收、交付“四同时”
“开发商业楼盘有地,建居民社区没地,关键是规划审批部门心中有没有‘老百姓’这根弦!无论从政府义务还是企业责任,居民社区必须与城市开发通盘考虑。”
基于此,承德规定2012年底,每个城市社区必须具备500平方米用房,1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老城区原社区用房确有困难不低于300平方米,后年全部达标。对老城区原有住宅小区进行集中清理,凡开发企业没按规定提供社区用房的,责令其限期解决,同时要结合“中疏”战备的实施,通过改造、整合、划并等途径,支持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在场所使用上,对现有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辖区统一标识、统一场所、统一基本设施。则必须以民为本,工作人员占用最小的面积,体现“小管理,大场所”。
短短8个月,全市社区硬件建设投入资金3600多万元,通过划拨、置换、改造、共建、协调开发商等方式解决社区用房价值9000多万元,有63个社区基本达标,占社区总数的41%,部分社区用房超过1000平方米,社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去年以来,全市解决社区用房2万平方米,已近三分之二社区达到要求标准,对所有城市社区,统一服务标识,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外墙色调,使之成为国际旅游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E 变“做秀式制度上墙”为“真招实举落地生根”,章法落地在社区——有章理事。“以党建带群建”,构建“大社区”管建格局
怎样才能既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又能发挥居委会自治功能,还能让居民真正得到最便捷、最贴心的服务?
2010年以来,我市构建起的以党组织为核心,党支部、居委会、服务站“三位一体”新型城市社区,严格执行社区议事制度,重要事项社区党支部提议,党支部、居委会商议,社区党员代表审议,社区居民代表决议,做到议事公开、议事结果公开,工作成效居民评议。各社区建起胡同、院落、楼宇、社团党支部,实现社区党建“区域化”。
为彻底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度,社区居委会强化自治管理,严格落实社区居民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如今,如房屋漏水、暖气不热等“烦心事”,“有事找社区”已成居民最佳选择。御祥园14号楼建筑质量引发纠纷,到区建设、房管局无果,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居委会即刻召集各方召开协调会、评议会,37万元赔偿金送到居民手上。
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延伸到社区的综合服务终端。目前各社区都建起包括医疗、就业、民调、治安、劳保、民政、计生、退管、社区综合等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医疗服务站由区医院专家轮诊,药品不加价,与“一键通”居家紧急救助相连,“小病不出社区”深得民心。
2010年10月份,24小时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代理代办、监督投诉等近百项服务的社区便民热线96096开通,深受其益的市民说,96096是党群心心相连的一条红线,是通达民意、凝聚民心构建社会和谐的一座桥。
“三位一体”、“大社区”建管格局,使我市的城市小区建到哪里,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就覆盖到哪里,社区居民管理服务实现“无缝隙”。
日前,全市涌现出67个市级文明社区,双桥区陕西营社区、迎水坝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双滦区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年来,群众信访量下降30%,治安案件下降11%,去年全市避暑山庄、外八庙区域整体改造工程涉及5个村,5个社区,6800多户,2万多居民。相关社区主动作为,广大居民积极支持,实现拆迁“零”上访,双桥区评为全国和谐城区示范区。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