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奏响经济发展主旋律
2011-04-03   23时00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 (蔡瑞强、褚彦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滦平迎来了河北省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滦平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生态三大优势,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难得的客观基础条件。于是滦平全速驶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这一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紧紧把握住发展的着力点,精心谋划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将区位优势转换为开发优势,将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用三大优势的深层次的转换带来源源动力,使滦平经济档位再度提升。

    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滦平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步伐明显加快,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一五”以来,冶金矿产业发展的势头强劲,促使该县经济发展速度飞速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已提升至全省第38位。

    传统项目大力整合,打造十大矿业集团,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局面;强势项目扩大产能,投资6.2亿元的信通首承二期200万吨氧化球团扩能项目扎实推进。不难看出,以资源优势为根本,加以合理的结构调整,工业产业优势已悄然生成,滦平正逐渐挺起自身经济发展“脊梁”。

    新的历史时期下,单纯的扩大产能已经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开拓思路,带领全县工业企业迈出转型升级的步伐。用强化科技、加强高附加值项目等方法,着手于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集群化、科技化、生态化的新型工业项目,构建多元化工业支撑。

    签项目抓落地、促整合谋转型、节资源保增效,一系列强力举措的实施,让滦平在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将区位优势转换为开发优势。滦平位于京承两市之间,进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独特。随着京承、承唐、承赤、张承等高速的开通和建设,使该县成为内联京津、外通辽蒙的交通枢纽,大大缩短了与北京深层次合作与交流的时空距离。

    当下正面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和承德市统筹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这使滦平县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县委、县政府想对策、拓路径,积极谋划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高端科技人才,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的新兴产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都成为滦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利平台。

    全年计划引进市外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52%,外贸出口额达到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

    针对北京日益紧张的住房需求和逐渐增长的近郊旅游需求,滦平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宜居、宜游的首都“卫星城市”。

    目前已成功引进北京、唐山等多家房地产企业入驻。按照“中心改造、南展北拓、东进西扩”原则,继续拉大城市框架,吸引人口聚集。力争到2015年底,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由现在的6.5万增加到20万以上。充分挖掘滦平的开发潜力,让优势得到深度转换。

    将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为打造京北休闲旅游产业带,并以我市统筹规划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契机,滦平以水为韵,依山造景,增加多个大型休闲旅游产业项目。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难得的客观基础条件。

    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下,滦平做出“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精彩诠释。

    2010年统计,以旅游业为主的三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显然,旅游业已经成为滦平经济新的“增长极”。

    引巨资、签项目、谋发展。金山岭长城5A级景区、计划投资85亿元的“凤凰谷”生态休闲庄园、投资80亿元“滦阳溪谷”滑雪度假区、百草洼森林公园、碧霞山地质公园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不仅发掘了滦平自身文化底蕴,还成就了金山岭长城板块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逐步形成。一个大型完善、底蕴深厚的休闲旅游胜地即将在京北打响品牌。

    种种态势充分表明,强力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带来了滦平优势的深度转换,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为滦平发展奏响了恢弘的主旋律。

编辑 关亦民 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