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十二五”再展宏图
2011-02-24   23时39分 浏览次数:

 


    随着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闭幕,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始实施。“十二五”期间,承德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围绕“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两大任务,突出“一核两带四个增长极”战略重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现代产业,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扩大需求为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地区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工业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和10个交易规模超5亿元的内贸流通市场,打造特色街区,发展城市夜经济;继续开展“农超对接”,促进农村消费。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三产。到2015年,基本确立休闲旅游产业的战略支撑地位,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每县建成一家村镇银行;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做优二产。做大做强钒钛制品。全力发展清洁能源。建成第二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风电装机达到350万千瓦,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建成国家钒钛制品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加速壮大装备制造。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大型食品医药企业集团。建成市级以上工业聚集区14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强一产。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到2015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50家,年销售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10家以上。

    以实施“一核两带四极”战略为重点,活跃带动经济发展全局。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着力构建沿首都经济带和沿辽蒙经济带。重点打造四个经济增长极。一是国际休闲旅游基地;二是国家钒钛资源利用产业基地;三是首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京北清洁能源基地。

    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支撑,培育跨越发展新优势。一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市区到各县城一小时交通圈”,到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面;建成京沈客运专线和张唐铁路,开工建设承秦铁路,承德民用机场建成投运,坝上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到2015年,市区和县城自来水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8%和92%,形成500千伏双回路骨架电网。打造数字承德,建设智慧城市。二是重点项目支撑体系。五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500个,亿元以上项目1200个。三是生态环境支撑体系。

    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引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到2015年,城市协调区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中心城区建成2-3个、每个县建成1-2个产业聚集区或园区,到2015年,中心城市人口达到80万人。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深化改革开放为手段,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推进各项改革。做大市场主体,深化区域合作,强化招商选资,优化开放环境。

    以发掘人才资源、提高科技水平为关键,加快建设“创新型承德”。重点实施“筑巢引凤”、“人才聚集”、“名家名人”、“金牌蓝领”和农村适用人才“百千万”工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以“和合承德”为品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设,逐步恢复长山峪等7个行宫驿站和木兰秋狝大典遗址;建设承德国际会展中心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展示馆,定期举办全国民族团结清史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筑具有承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财政每年用于教育的支出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组织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到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全面建设和谐承德。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000元和7000元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五年新增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公共租赁房分别为5570套、2500套、2000套和3700套,改造棚户区9500户,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做好扶贫解困工作。



    2011年重点工作


    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一是强化项目带动。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300个,着力抓好451个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和续建项目。突出抓好钒钛制品基地新厂、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北汽集团精密铸造等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重点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承德西50万站建成投运,开工建设承德北50万站。二是优化投资结构。三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

    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三是实施产业聚集区建设攻坚。四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五是强化节能减排刚性约束。六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着力发展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一是完善接待服务设施,培育休闲旅游产品。二是增加商业服务设施,加快物流项目建设。

    着力统筹做好“三农”工作。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加强水利和生态建设。四是深化农村改革。五是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

    着力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一是规划提升工程。二是建设攻坚工程。三是品位打造工程。四是产业聚集工程。五是管理提质工程。

    着力提高对外开放实效。一是实施沿首都经济带建设攻坚。二是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三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着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是鼓励全民创业。落实“一减免、两放宽、三扶持”政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8.1万人。二是搭建服务平台。三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着力做好财政金融工作。

    着力加强平安承德建设。

    着力实施民心工程。集中力量抓好10件实事:一是稳定物价。二是住房保障。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实施“菜篮子”工程。五是道路出行。六是“两场”建设。改造德汇门广场,建设安定里和老行政中心地下停车场。新建安定里、潘塔路AB区和翠桥4处便民市场;改造桃李街、老居宅、南园、小榛子沟临时市场。七是提高供热保障能力。八是市区街巷整治。九是河道治理。十是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


名词解释

    中心城市:指现行《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的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建设用地范围东起上板城,西至西地乡,东南到西营,西南到上、下栅子,东北至双峰寺镇小东沟、小井和大瓦沟,西北至大庙镇。到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上板城镇、西地乡全部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250平方公里。


    城市协调区:为壮大中心城市创造条件,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空间,将中心城区周边的滦平县、承德县及隆化县的韩麻营镇、中关镇和章吉营乡列为城市协调区。


    一核两带:“一核”指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包括双桥、双滦、营子、高新区及承德县。“两带”指沿首都经济带,包括丰宁、滦平和兴隆;沿辽蒙经济带,包括围场、隆化、平泉和宽城。


    农村实用人才“百千万”工程:五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培养选拔100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命名1000名农村实用技术标兵、带动培养10000名农村实用技术骨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奖励和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致富作用。


    双提、双减、双脱:“双提”即通过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及完成3项中水回用项目,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85%,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35%;“双减”即完成60项结构减排项目,减掉129台燃煤锅炉;“双脱” 即完成3项烧结机脱硫和2项电厂脱硝项目。需削减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一十百”工程:指市区开工建设1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1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主要旅游景区建设100块规范醒目的交通指示牌。


    “十百千”工程:指开发10条沟域经济示范带,新建100个乡村酒店,发展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户。


    一心一带三线:“一心”指以内陆港和上板城综合物流园区为载体,打造承德物流业区域中心,“一带”指以服务京津为重点,打造覆盖兴隆、营子、滦平、丰宁的“承德—环京津物流带”,“三线”指打造“承德—东北商贸物流线”、“承德—冀东沿海港口物流线”和“承德—内蒙物流线”。


    一环、两网、三站、四桥、八路、百条街巷:“一环”指启动建设35公里市区西北高速外环;“两网”指水网和热网,“三站”包括冯营子和郭营子以电带燃料小水电站、双塔山220千伏输变电站、冠山(上板城)110千伏变电站;“四桥”指建设鸡冠山跨滦河大桥、闫营子跨滦河大桥、娘娘庙大桥、车站路至北山双孔地道桥;“八路”即改造都统府至三岔口路、普宁寺周边道路、双滦城区路网,新修孟泉沟至狮子园路、闫营子至娘娘庙路、水泉沟至山庄互通路(承赤高速狮子园连接线)、八里庄至西地环岛路(承赤高速双滦区连接线)、上板城工业园区至上板城互通路(承秦高速上板城连接线);“百条街巷”指对老城区总长41.6公里的百条小街巷进行集中改造。


    一减免、两放宽、三扶持:即减免企业税费,放宽市场准入和降低经营条件,加强财政、金融和用地三个方面的扶持。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