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2011-02-19   02时14分 浏览次数:

强调: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目标做足做好产业化经营、林业经济、乡村旅游三篇文章

    本网讯(记者贾建勇、武海波)2月18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在行政中心会议中心召开,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市“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成绩和经验,确定“十二五”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市委书记杨汭,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风楼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会议分上午的大会和下午的电视电话会议两部分进行,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丁锦霞和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刘学军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会议。

    市领导关悦、丁万明、陈树峰,各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主管农业副书记和副县区长、县区农工委书记、农工部长;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主任;市直各单位、省属以上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市直农口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对2010年度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区、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杨汭指出,“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全面推进“三农”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京承战略合作为标志,农业对外开放成果丰硕;以成果转化推广为着力点,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以新民居建设为切入点,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提升。这五年是承德“三农”工作克服诸多挑战和困难,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繁荣稳定、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的五年,不仅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今后做好“三农”工作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杨汭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连续8年下发1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系统部署,一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认真贯彻落实。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十二五”是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对承德来讲,让全体农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既要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和县城,带动农村发展,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又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与城镇全面对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着眼农业现代化目标去推动。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全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任重道远。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弱。

    杨汭强调,要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目标,做足做好产业化经营、林业经济、乡村旅游3篇文章。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中央今年1号文件精神,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同时加快田间路网、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水利化、设施化和机械化水平;着力加快基地和园区建设,围绕生产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重点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构建起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分工协作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增强集群竞争优势;着力创品牌、拓市场,以进入北京市场为重点,整合品牌资源,提高包装档次,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着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围绕农业生产需求抓推广,靠市场的办法抓科技,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以及人才引进、使用和培训机制。二是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根据土壤、气候、技术等条件,优化林业区域布局;以林为主,多业并举,大力推广林菜、林药、林菌间作和林禽、林畜等立体复合生产模式,增加林业效益;通过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林业金融支撑等配套改革,搞活林业经营。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眼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大格局,面向京津需求市场,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村镇建设、景区景点业态布局,高起点抓规划、抓配套、抓特色、抓规范,促进乡村旅游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杨汭强调,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创新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合理化流转,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完善乡镇管理职能,搭建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平台,形成协调联动、共同化解矛盾、有效管理社会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完善、机制健全的农村民主管理体系。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推进社会保障、卫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杨汭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在干部。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针对当前严重旱情,杨汭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抗旱减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举措,千方百计保障人畜饮水,保障春播生产用水,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同时,要全面落实防火责任制和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防止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赵风楼指出,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只有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真正实现“十二五”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赵风楼强调,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明确一个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及加工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以上。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创出承德农产品“绿色、有机、安全”品牌。突出抓好三项重点:第一,要抓规模、抓龙头,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几乡一业乃至一县一业,形成像南方那种块状经济;要加快基地和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肉类、菌菜、果品、中药材等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积极引进域外资本,尤其是加强与京津的合作,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龙头企业;要狠抓品牌培育。第二,要抓规划、抓产业,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在新民居建设中,要注意把握好4个原则,即: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集中、集聚、集约”原则、产业带动原则。第三,要抓基础、抓改革,强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改革,特别是户籍管理办法改革、城市用工制度改革、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等,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巩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积极发展农村文体事业,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赵风楼强调,要强化保障、合力共进,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按照“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一要投入拉动。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二要政策驱动。要结合我市农村实际,积极做好政策对接,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抓紧研究建立和落实农村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管理、劳动就业和户籍改革等各项政策,努力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三要科技带动。加强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农民生产需求,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要按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理念,用先进科技手段发展节水、节地、节能等节约型农业,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四要协调联动。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站在全局、长远和战略的高度,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上全面体现“三农”是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要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在下午举行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刘学军提出具体要求,副市长丁万明作工作报告,各县区进行了典型发言,会议还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相关文件。

    编辑 关亦民 李兴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