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双桥区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建设纪实
2011-12-02   00时50分 浏览次数: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进室内,窗台上摆放的几盆花草,开得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主人王国财高兴地说:“要没有双桥区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建设,我们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

    王国财是双桥区冯营子村首批实现回迁入住的324户中的一员。一年前,他搬进了现在这个面积达12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从此享受到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冬天最舒服了,原来一冬得烧4000多块钱的煤,生炉子、砸煤块又脏又累,还不觉得暖和,现在好了,终于过上了真正城里人的日子”。

    “我们不光要改善城中村群众的居住环境,还要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为城中村群众的就业谋划出路、增加财路”,双桥区委书记杨宏说,“回迁安置房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一定会殚精竭虑、全力以赴,确保把好事办好,正如省委书记张庆黎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所说‘时刻把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惠民生,尽职尽责促和谐,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着眼于改善民生与改善环境有机结合,全力以赴推进城中村、城郊村综合改造工作


    避暑山庄清丽秀美、外八庙宏伟壮观……美丽的景点让游人心旷神怡,然而,散布于景点周边低矮破旧的房屋、坑洼不平的街巷、杂乱无章的建筑,却又让人觉得大煞风景。而这正是我市外八庙环境整治及城郊村改造之前的真实写照,对此,有人甚至不客气地评价“美丽的景点,肮脏的环境”。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外八庙景区周边一直被混乱拥挤、高矮不一的民房和单位公建所包围。一到冬天,周围居民用燃煤取暖,烟雾弥漫,严重影响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给防火等安全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同样重要的是,原本身处城市,可很多城中村、城郊村的群众,并没有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仍然被卫生条件差、居住条件简陋、如厕难、行路难等问题困扰,他们的呼声需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境遇需要迅速改变。

    于是,改造城中村、城郊村环境,扮靓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势所必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大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枢”战略,切实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最终实现改善民生与改善环境的有机结合,正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激励着双桥区委、区政府脚踏实地干工作、掷地有声抓落实。

    按照省、市有关部署,双桥区根据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建设实际,将近郊的22个村列为双桥区城中村改造范围,并从全区范围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北区开发办公室,负责狮子沟镇狮子沟、喇嘛寺、上二道河子、罗汉堂和殊像寺5个行政村的综合整治及城郊村改造任务;成立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其余行政村的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建设工作。为加快城郊村改造步伐,提高村民居住水平,促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双桥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土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和“市级指导、区级组织、镇村实施、市场运作”的思路,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案”的原则,全面开始实施了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建设工作。

    群众满意,是最大的工作追求和动力

    回迁安置房建设事关民生,事关城市总体建设布局和长远发展。双桥区在城中村改造之初,注重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干群观念转变,先后3次组织党政考察团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区、镇、村分别召开不同层面动员大会,层层发动,在全区掀起了城中村改造热潮;积极宣传城中村改造的进展情况及先进典型和经验,鼓舞全区上下做好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此基础上,强化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技术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推进拆迁,同时,结合我市“中疏”战略,突出“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城市特质,坚持牢固树立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聘请甲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引进先进设计理念,努力做到高品位规划建设,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

    为确保工作顺利高效推进,双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度、协调、指挥城中村改造工作。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专题研究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包扶工作力度,集中开展城中村改造攻坚活动,专门制定了《双桥区处级领导干部和区直部门“城中村”改造工作包扶责任分工方案》,将包扶责任落实到21名处级领导干部和49个区直部门,并明确了各城中村改造的具体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有效破解难题,推动工作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涉及罗汉堂、殊像寺、狮子沟、上二道河子、喇嘛寺5个村的外八庙周边城中村改造回迁房建设工作,已完成310484平方米回迁房的在建工作;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的15个村、40个地块的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建设工作,已启动12个村、23个地块,规划改造面积5619亩,涉及拆迁户4645户,已拆迁近2472户,开工建筑面积达144.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建筑面积51.47万平方米。目前,有11个地块启动了回迁安置房建设,其中,5个地块已实现回迁入住,安置707户,即冯营子一中南侧地块、石门沟村庄及周边地块、石洞子沟村小北沟地块、高庙村汽车三厂西侧地块和老西营村老沟沟口西侧地块;5个地块近期将实现回迁入住,即庄头营村承下路西侧地块、大石庙村老镇政府周边地块、牛圈子沟村青年楼后沟地块、牛圈子沟村迎家沟地块、石洞子沟村北沟地块,从而又有617户居民陆续于近期喜迁新居。

    双桥区建设局局长、双桥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主任岳建华说:“城中村改造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但看到群众回迁时满脸的笑容,我们就觉得比什么都高兴,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工作追求和最强的工作动力。”

    一定要让更多群众早日住进新居,更充分感受民生温暖

    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原有住房的拆迁改造,还包括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的配套跟进,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措施的统筹实施。

    城中村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双桥区统筹考虑村(居)民安置、城市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积极沟通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努力实现“打造一片新居、打造一片产业、打造一片景观”的标准要求,促进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村庄向城市社区转变。

    当前,北区开发建设工作正加紧推进,按照与拆迁群众签订的回迁协议要求,确保如期完成狮子沟镇五个村及普宁寺前片区的回迁房建设。同时,正在谋划实施上河新路、槌峰路、梵静路等道路交通建设和草庐沟供热热源厂、殊像寺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市政建设,特色街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建设工作也在谋划之中。最终,要通过精细化规划、精细化设计、精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把北区建设成为居住者的福地、旅游者的天堂、创业者的乐园。

    双桥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也正紧锣密鼓地协调、组织各项工作开展。目前,在11个地块已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基础上,又对冯营子村庄及南山地块 、大石庙村偏岭地块等12个地块实施了拆迁,并将于2012年启动回迁房建设。届时,更多的群众将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桥区委书记杨宏表示,我们将全力以赴推进回迁房建设和其他配套工作,努力让更多群众尽早回迁入住,更充分地感受民生温暖!


    记者 武海波 孙丰 通讯员 张宏焘

编辑 关亦民 赵萌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