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精心培育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
2011-11-06   23时18分 浏览次数:

长城文化朝圣之地 京北户外运动公园

    本网讯 (记者徐凯,通讯员贾鹏飞)深秋时节,走进金山岭长城,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和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长城脚下的农家院、景区内的特色商店也是人流不断。商家和导游的笑容告诉我们,今年金山岭旅游又是一个“红火年”。金山岭长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告诉记者,截至8月底,景区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外国游客)占55%,直接收入1000余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不光是金山岭景区,据记者了解,周边的白草洼、转山湖、碧霞山等景区今年旅游也非常火爆,而这一切源于滦平县精心培育的“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部署,滦平县紧紧围绕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全市统筹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国际的战略的眼光,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聘请了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金山岭长城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要把该区域建设成为产业衔接配套、功能要素聚集、各项设施完善、统筹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多元化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

    经济区涵盖滦平南部两镇三乡,规划总面积789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立足于金山岭长城和百草洼国家森林公园两个景区,整合了区域内的生态、御路、行宫和民俗村等多种资源,紧邻首都北京,共包括长城生态文化、综合旅游服务、森林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4大功能分区和行宫酒店、皇家农场、金山岭长城核心景区升级改造等29个子项目。

    “在全市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进程中,我们滦平县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县委书记杨猛说:“我们要把经济区打造成全县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引擎。”

    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一经亮相,即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正如县委书记杨猛总结的一样,这源于旅游区在定位和发展思路上的创新。一是经济区打破了固有的行政区划,实现了资源的统筹开发,而优化功能分区,统筹项目布局,也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发展方向、主题和市区形成产业错位、产业互补,紧扣长城文化和户外运动两大主题,打造长城文化朝圣之地,京北户外运动公园。三是开发建设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引入大企业进行基础设施的整体开发。

    7月28日,在拥有“中国最美长城”、“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美誉的长城脚下,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首批12个项目集中开工。项目科学分布在两镇三乡,总投资41亿元,包括行宫酒店、行宫文化街、御花园、皇家农场、皇家御道、滦阳溪谷滑雪度假区建设项目、金山岭长城核心景区升级改造等项目。而据该县住建局柴松林局长介绍说,近期还谋划了望京楼旅游综合开发、京北健康生态谷等6个项目,也有望于年底开工建设。“我们希望通过2-3年的建设,强力带动金山岭长城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服务、承接首都北京旅游休闲消费转移的重要基地和精品度假基地”。

    “这几天下雨,山上有时候起雾,应该能拍出好片子”。见到周海军时,他正在给一位北京的摄影家打电话。翻开他手里的一个黑色的笔记本,里面记着全国各地100多位摄影家的电话。在金山岭长大的周海军负责给他们提供拍摄金山岭长城的最佳时间。由于耳濡目染,现在的周海军也成了一位农民摄影家。而妻子经营的农家院、弟弟经营的商店也红红火火。

    在金山岭脚下,还有许多农民和周海军家一样,伴随着景区的发展而过上了好日子。相信随着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中受益,经济区将成为强县富民的最大“民心工程”。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