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绽放“双拥”花—— 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2011-11-04   23时22分 浏览次数:


    夏秋之交,紫塞大地四处涌动着一股股军爱民、民拥军的潮流。我们在感动中走过,一个个平凡的面孔,一件件不平凡的事迹,叙说着塞外名城儿女和子弟兵携手创建双拥模范城的真诚和奉献。

    从迎宾大道到繁华街道,从团结紧张的军营到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学城……“视人民为亲人,视故乡为家乡”……一串串大红灯笼,一幅幅充满激情鼓舞人心的双拥标语遍布城乡,格外耀眼,彰显着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省双拥检查考评组,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台账、查看基层单位、入户走访、进行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我市双桥区及平泉、承德两县的双拥工作进行检查考评。检查组一致认为:“承德市双拥文化底蕴深厚,党政军民参与双拥、支持双拥的政治热情高涨;承德不仅是山川秀美的现代文明城市;而且是具有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的城市,是热爱人民军队的城市;承德市的双拥工作自2007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以来,不仅很好地保持了荣誉,而且有了发展和创新,整体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展现出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大好局面;军政军民关系非常和谐融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承德市的双拥工作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创造了很好的经验,经得起检查,名符其实”。

    在这个浓郁的双拥创建时节,记者走进了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市民政局进行采访。

    在采访中得知,承德,一个革命老区是如何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把创建双拥模范城作为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一张名片,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驻承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市委、市政府和驻军领导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坚持“五个纳入”,列入“一把手”工程,确保了双拥工作高起点展开、常态化落实。

    在支持部队建设特别是部队营院迁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等热点、难点问题上,特事特办,优先优厚,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经常走访部队,广泛征求意见,尽心尽力为部队排忧解难,遇有重大活动,亲自出面协调,亲自参加,千方百计为驻军解决实际问题。

    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在工作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双拥工作运行体系。全市双拥工作机构自上而下延伸到基层,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社会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网络体系;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度有总结、节日有走访、平时有活动,确保了双拥工作常态化落实;坚持了“八项工作制度”;出台了“六个规范性”文件,保障双拥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立了“珍惜荣誉、巩固成果、开拓进取、再创佳绩”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了“五纳入”工作要求,即:把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军分区、人武部和有关部门目标管理,纳入县区精神文明评比范围,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形成了军地双方及时沟通、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

    一个个创新办法,一条条有力举措。为实现双拥工作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了“一六八”双拥工作制度运行体系。体现了争创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负责、军地互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双拥共建新格局。

    筑牢思想根基,紧紧抓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广泛开展“双拥共建、和谐承德、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决定》和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军人道德规范》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军民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在全市范围定期组织评选“十佳国防教育之星”、“十佳好军嫂”活动,激发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热情。

    建好用活国防教育基地,建立了即园林绿化军营基地、精神文明共建基地、两用人才技能培训基地、军事化训练管理基地、国防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基地等“五大基地”。

    依托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地、国防工程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组织开展国防及双拥知识大赛、征文活动、军民共建文明安全社区、文明生态村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平泉县开展学校带动农村、学生带动家长的“双带工程”活动……

    在2200所学校中开展军训活动,在校学生全部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国防教育。同时,广辟宣传渠道,探索并建立了旅游景点模式、交通要道模式、广场街区模式、院校教育模式、新闻媒体模式等“五种宣传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盘活社会资源,把优抚安置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当好部队官兵坚强后盾。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优抚安置对象办实事,解难题放在第一位,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

    严格落实优抚政策。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积极为优抚对象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为有效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出台了《承德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将优抚对象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实行了医疗补助、大病救助、医疗优惠减免等政策,建立了医疗费报销、优惠、补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提高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82名优抚对象住院治疗,落实住院医疗补助近100万元,医疗减免3万元。据统计,4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医疗资金1000余万元,减免、救助医疗费用376万元、4300多人次。

    为有效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的问题,先后筹资430万元,帮助重点优抚对象建设维修房屋3000余间,使优抚对象的住房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积极改善复员离休军人医疗休养环境,市财政投入123万元,对市荣复军人医院进行了扩建,全市1个荣军医院、8个光荣院的人员、经费全部落实。

    妥善安置复转军人。近年来,接收军转干部355名(其中自主择业54名),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服务管理政策全部落实。接收退伍军人6657人,对需要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采取指令性分配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安置,做到分配政策、分配指标、分配去向“三透明”。对申请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由政府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

    加大退役士兵培训力度,做到凡是有培训意愿的退役士兵,都能得到一次免费的技能培训,通过政策培训、技能培训和政策帮扶,去年全市共有724人取得了《初级工合格证书》。

    帮助官兵排忧解难。为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工作,积极拓宽渠道,严格落实政策,专门出台随军干部家属安置意见,专题召开协调会,帮助随军干部家属就业,确保家属随军随调后一年内全部安置,较好地解决了驻军部队干部的后顾之忧。4年来,仅市直单位就安置随军干部家属78人。

    市公交总公司专门为70旅开通了118线公交车,实行了现役军人和残疾退役军人乘车免费的政策……

    市妇联定期开展以“相约空军蓝、携手保家园”为主题的军地联谊会,帮助部队大龄青年解决婚恋问题。市双拥办、市人社局与驻军共建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为部队建设和地方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通过加大科技、智力、教育、文化和法律拥军力度,积极开展图书、演出、法律、科技等进军营活动。

    积极支持部队建设。真心实意解决困难,实实在在处理难题。去年,市委书记杨汭率领四大班子和文艺演出队,带着20万元慰问金到内蒙看望驻军驻训官兵,并举行了隆重的欢送欢迎仪式,使驻训官兵深受鼓舞。沈阳军区部队参加“砺兵—06”和“跨越—2009”演习途径我市时,市四大班子及军分区领导亲临现场慰问,全市各界干部群众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沿途每隔20公里设置综合服务站,为演习部队提供饮水、医疗、汽车修理等无偿保障服务。商务、粮食等部门专门设有军供机构,全力做好部队供水、供电、供热、粮油供应、通讯等保障工作。

    隆化军供站,4年来,接待过往部队官兵3.5万多人次,受到总后勤部和部队官兵的好评,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军供站管理先进单位”。

    市文物局、供热集团公司、承德钢铁有限公司、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滦河发电厂等单位和部分民营企业与驻承部队连续22年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相互支持、互办实事。

    丰宁县投资1146万元,帮助部队新建一座20立方米的储水窖(拥军井),铺设一条全长24公里的交通战备路(拥军路)。

    承德县投入2380万元,为驻军油库修建一条全长20公里的三级公路,为油库物资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9年3月,全市双拥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重新命名了11个双拥模范县区,对59个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双拥共建先进集体3个,省级双拥共建先进集体32个,市级双拥共建先进集体92个,涌现出国家级拥政爱民模范王振民、爱国拥军模范张来云、全国模范军转干部慕宏彪等一大批双拥工作先进个人。

    牢记根本宗旨,坚持拥政爱民,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发展大局,驻承部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把政府和群众的关心,变为拥政爱民、建设第二故乡的内在动力,在支持经济建设中发挥标兵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卫兵作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中发挥尖兵作用,在扶贫帮困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为改变驻地贫困面貌、推动承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驻承部队牢固树立“驻承德、爱承德、建承德”的思想,做到凡是地方有重点工程时,都积极参与;凡是驻地建设需要部队给予支持时,都全力以赴。近几年,驻承部队官兵积极参加义务献血1500多人次,为承德市荣获国家“义务献血先进市”称号贡献了力量。

    驻承部队积极参加全市开展的“万棵大树进市区绿化工程”、“栽植本地大树增绿工程”、“爱民林”等活动,广大官兵共植树8.5万余株,支援地方公益事业项目23个。

    先后向共建点派出军事教员1600多名,校外辅导员400多人,军分区和各人武部积极协调驻军单位为大中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军训13万多人次,为企业、街道、学校开办国防教育课、法制知识讲座450多场,受教育人数达20多万人次。

    大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驻承部队官兵积极发挥组织健全、训练有素的优势,广泛开展定点扶贫、包户扶贫、结对扶贫和“一兵带一家、一连带全村”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承德军分区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和扶贫帮困、捐资助教等活动,发动全区干部实施“1+1”手拉手活动,每名干部对口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帮助偏远山区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先后捐助12万元,帮助对口帮扶单位脱贫致富,其中3个贫困村跨入了小康村。

    驻承66028部队在2010年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捐款20万元,为学校派出163名辅导员,捐资助教3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2所,资助失学儿童87名,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28次,为少数民族地区代培企业管理和法律、英语、机电修理、驾驶员等技术人员385名。预备役215团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修建爱民路1条。

    近年来,驻承部队共向灾区捐款260余万元,捐赠衣被1.3万余套,与68个村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共建活动,帮助开发扶贫项目54个,为改变驻地贫困面貌、推动承德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积极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驻承各部队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军警民治安联防,军分区每年组织开展国防动员和军警民联合处突演练,武警承德市支队协助公安部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通过军地密切配合,丰富军民融合内容,增强军民共建成效。在抢险救灾、抗旱防火、防空演习、国庆安保、奥运安保等大项活动中,驻承部队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先后参加社会抢险救援900多次,动用兵力15000多人次,救助遇险群众268人。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时代,一个开拓未来,创新发展的时代。目睹我市双拥模范城创建的嬗变,亲历军民鱼水情深航程,时代给予我们光荣与梦想,更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今年4月份,秦皇岛抚宁县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承德市兴隆、宽城县辖区也相继发生火情,驻承各部队和武警消防支队和民兵预备役广大指战员,先后出动兵力上千名,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扑救山火,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书写出一曲曲扣人心弦的军民鱼水情新篇章。


    记者 张保国 通讯员 姚瑞军

编辑 关亦民 赵萌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