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子区:加速转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2011-11-14   00时57分 浏览次数:

    古代遗址引人遐思,苏式建筑风格古朴,老工业遗迹值得重温,大型矿洞别有天地,“无景点旅游”让营子区开发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游客漫道”。

    在传统旅游方式下,游客在一连串的景区、景点之间走马观花,奔波劳累,不能真正的放松身心。因此,以享受旅途,“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无景点旅游成为时尚。

    营子区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部署,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作为长期转型目标,通过对旅行者吃、住、用、行的真情服务,发展旅游产业。

    对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进行治理,开发建设别墅、酒店、宾馆。对矿山废弃地进行复垦,推广特色种植养殖,建采摘园和饲养禽畜。通过历史遗存和老工业遗迹,探寻祖先的印记,回顾峥嵘的奋斗岁月。把旅游定位在满足体验者对祖先冶炼、矿山开采、地方历史、文化、饮食、民俗的了解和身体力行的切实体味上,使人领悟无景点旅游的惬意,享受知行合一的心路历程。

    感受城乡一体恬淡生活

    营子区有4个镇,各个镇居民都有质朴的特点,城市与乡村差别不大,基本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近营子区,首先感受到的是浅灰色城市建设主基调,丝毫不显张扬,浮躁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据城建负责同志说,围绕转型和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营子区努力把因矿而建的城市打造成休闲、宜居、宜娱的城市。统筹整合山水景观,努力打造喧嚣都市生活以外的静谧小城,营造“由闹变静”的城市精神。汪家庄镇李家沟和营子镇跳沟是重点沟域经济产业带,是当前营子区山野休闲旅游体验区。

    记者在汪家庄镇李家沟村看到,一排造型独特、设计风格相同的平房是当地的家庭式农家院,可以吃饭可以住宿,干净整洁、错落有致、靠山而居。远处有笔架山、猫头峰等奇特的山体景观,有老道洞、鸽子洞等迥异的天然洞穴。

    乡村的水泥路边随处可见果实累累的山楂树,成串的山楂在微微着冷后变得紫红紫红。几个农民正在依山而建一处蔬菜大棚,他们在筑坝造田,石坝砌了两层有五六米高,每层再铺平黑土,可见工程很大。据建设者说,村里耕地较少,凭借人力造田种植无公害蔬菜,供旅行者亲自动手摘菜,到农户家下厨做菜,最终完成对农村生活的真实体验。

    据汪家庄镇党委书记池民介绍,李家沟建有集中供暖系统,摆脱了以往人们心目中烧炉子的农村典型形象。几座饱含欧式风情的农家庄园掩映在山水之间,很是独特。围绕矿区转型的实际,汪家庄镇计划投资3100万元,整体规划了覆盖李家沟东西南3条沟的生态旅游产业,进而实现汪家庄镇的产业转型,实现村民收入的增长。

    在营子镇跳沟村占地31亩的花卉基地中,记者看到了发财树等一系列经济类花卉,在塑料大棚中静静地生长。一位当地农民说,这些花卉除了供应营子区外,一部分还销往承德市等周边地区。

    跳沟村的蔬菜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仅在近几年,这里的蔬菜基地面积就增加了70亩。禽畜饲养从没间断,让城市孩子体验农村生活,热爱自然,认知农村事物。作为传统产业的林果业,山楂、杏、安梨的产量也逐渐增加。这些产业的发展,为采摘、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里春天可以看花,夏天可以摘菜,秋天可以吃果,冬天可以赏雪。

    领略休闲山楂从何而来

    怡达综合办公楼、技术研发与检验中心、山楂博物馆正在建设中。走进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内外装修。据行政部经理修建华介绍,以山楂饮料、休闲食品、各类罐头为主要产品的怡达集团,二期扩能正在进行。总投资2.21亿元,占地150亩,3万平方米综合车间,果品加工能力提高到5万吨,有果脯、饮料、原浆、休闲食品等诸多生产线,达产后可创产值3.76亿元。目前正在安装生产线。

    怡达集团全力打造中国最大的山楂休闲食品基地,上档升级迫在眉睫。技术研发可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契机把怡达打造成承德响亮的旅游产品,改变传统工艺,提高科技含量。怡达集团具有食品检验资质,内部检验与外部检验结合,为周边300多家食品企业提供服务。研发中心和山楂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集生产、研发、加工、储藏、出口、贸易、展销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山楂产业观光基地。

    据负责同志介绍,条件成熟后,怡达将长期开放相关生产线供游人观光体验。让造访者能清楚地看到山楂制品的工艺流程,满足人们猎奇心理。我国山楂历史由来已久,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山楂药用的记载。山楂博物馆是中华山楂文化的凝结、缩影。建成后将用中英文字介绍中华民族种山楂、观山楂、食山楂、用山楂、购山楂的系列文化。展示中华收藏文化、采摘文化、饮食文化的不同侧面。集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于一体,融历史文化、艺术观赏、器物博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食品尝、食治疗养、科普教育、学术交流、商务贸易于一体。

    探访历朝历代采矿之路

    营子区对古代的铜冶炼遗址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设铜冶炼历史文物陈列馆,展示从古代到现代冶炼工艺的变化。完善风景区环山步道、停车场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并建设能同时接待2000人餐饮、住宿的农家乐旅游服务设施一处、大型山门两座和角楼、观赏亭。

    着力推进矿山地质公园开发。充分利用矿山多年开采后而形成的大型尾矿库自然湖泊、大型井下巷道等工业遗产和目前保存良好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式住宅建筑群,让人们在充分享受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了解我国近现代冶金矿山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革,让游客亲身体验矿工的采矿之路和矿工生活,从这样的一个侧面反映新中国冶金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目前正准备对原有设施进行加固整理,安装必备的地下照明,进行巷道路面硬化。届时探险者可以看到大型矿山井下巷道的“福地洞天”。记者 郎宝生 通讯员 宋建军

编辑 关亦民 刘宏韬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