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山城花开别样红城建篇(下)
2010-09-11   23时16分 浏览次数:

    记者 颂明 孙丰


    碧绿,是承德的颜色,清爽而舒适;整洁,是承德的容貌,鲜艳而明亮。漫步承德市区,感受到的是满目葱茏、绿意盎然,深入城区的大街小巷,人们会发现,乱设摊、乱涂写、乱搭建、乱吊挂、乱张贴的“五乱”现象正在得到治理,清洁向每一个街角渗透。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的逐步理顺,“大城管”的魅力在承德越发闪亮。

    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走在承德街上,很多市民发现我市又增添了新的景观,原来简陋、破旧的修车铺,摇身一变,变成了精美的小屋子,屋子朝街的一侧挂着的自行车轮,表明了它的用途,朝向人行道的一侧还贴着极具承德特色的大幅风景画,衬托出我市旅游城市的特质。

    在车站路修了几十年车的王师傅高兴地说:“修了几十年车,也没受到这么好的待遇。”据市城管局介绍,为了美化环境、扮靓承德并更有效地服务居民生活,我市城管为市区主要路口的修车点统一配制了美观便捷的修车棚,截至目前已经更换了70个。除了修车亭以外,还将继续更换水果、日杂等9大类便民摊点。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承德已彰显出“城”的风采,“市”的韵味。但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城市和谐美好的环境要得以长久保持,离不开长效管理,只有管理到位,常抓不懈,才能让城市美丽常驻。我市一直把城市管理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遵循以民为上、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不断巩固完善综合执法城市管理体制,努力改变过去城管工作机制不协调,信息不畅通,精力不集中,各行其是的局面。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法制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专群结合、全民参与的共建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为了改造城市环境,今年我市强力推进市容整治攻坚和老城区违法违规建筑综合治理攻坚两大工程,按照“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市分批逐步对全市19条城市主干道、3个城市广场、6个城市街心公园、20条城市次干道及有机动车通行功能的街巷进行综合整治。目前,共取缔迁移各类占道摊点200多个,疏导清理流动商贩10000多人次;取缔店外经营300多处;拆除不规范广告牌匾110多块;教育处罚违章停放机动车120台次。同时,我市还围绕改善城市容貌,围绕领导关注和市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依法合规,强力推进拆违。截至目前,老城区拆除违法违规建筑543处,共30835.66平方米。其中,拆除主次干道违法违规建筑255处,拆除街巷小区违法违规建筑288处,使我市城市容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为让市民生活更加洁净,我市大力推进城市亮化、绿化工程。大规模开展城市绿化,大树进城,以城区高速路、主干路两侧、城市出入口为重点,实施行政中心广场绿化工程(续建)、拆建还绿工程、山庄南路绿化工程、京承旅游路西侧绿化工程、北环路绿化工程、河东路绿化工程、行道树栽植和更新工程、园林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山体公园完善工程、迎宾路绿化完善工程、立体鲜花造景及街旁园林小景建设工程等11项绿化工程,巩固创建园林城市成果,年内创建33个园林单位和33个园林小区。同时,对市区进行高标准、全覆盖亮化规划设计,以“减少数量、增加容量、提升档次”为目标,委托北京高光环艺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我市重点节点、标志性建筑的亮化效果。目前,在两宫门已经临时增加了大功率投光灯8盏、T5数码管40多根,将两宫门仿古建筑整体打亮,体现了光影的统一。

    为方便市民生活,我市还加快停车场和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建设。计划在桥东临时便民市场、安定里市场、僧冠峰市场、小溪沟便民市场、竹林寺便民菜店、南园小区便民菜店建设6座便民市场,争取早建成、早迁移、早运行;同时改造和建设停车场3座,原二中临时停车场建设已完成,可停放车辆3000余台。温州城西侧双层停车场已投入使用,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车位80多个。

    记者点评:城市管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一个城市和谐美好的环境要得以长久保持,离不开长效管理,只有管理到位,常抓不懈,才能让城市美丽常驻。把城市管理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遵循以民为上、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不断查找和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精细管理:以人为本造福市民

    看到小区损坏了半年的路灯又亮了起来,家住中兴路小区的王兆丰老人满意地笑了。半年前,小区路灯损坏后,王兆丰就开始向有关部门反映,然而迟迟得不到解决。几天前,老人在小区路边看到了城市管理监督牌,上面明示了市区网格化管理范围,并公开了12319便民服务热线。老人打通电话后,没过3天路灯就装上了。

    近几年来,生活在承德的百姓无不感觉到城市管理水平在逐年提高,城市容貌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明显加快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原来的“突击式”、“运动式”、“战役式”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细节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长效管理得不到落实,管理有缝隙、职能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仍然存在。

    为解决这些问题。从今年3月1日起,我市对市中心区主要街道和重要部位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缩小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的思路,将双桥区和双滦区城建管界内的城市主、次、支干道及城市重要部位按一定标准划分成若干单元网格,明确专人,全时段、全覆盖管理和服务。

    在网格管理中,相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对网格内的街面秩序(含市政设施)、交通秩序、治安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旱河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全时段、全覆盖管理和服务,保证主街主路、重要部位每天16个小时都有人在路上值守、巡查,主动发现自己“责任区”内的问题,报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并与其他部门协调联动,切实做到“走街入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

    为防止出现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因职责不明确造成各责任人、责任区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我市在主要街区的路边都竖起了城市管理监督标牌,上面确定并向社会公布了负责单元网格的城管、交警、园林、环卫等管理单位,明示了责任人并公开其电话。这就保证了网格管理有明确单位、明确人员、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奖惩。

    为方便市民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监督投诉,我市将12319城市便民服务热线作为监督平台,24小时受理市民、游客、商户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并按照责任分工,及时将各类问题归口分派给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将办理结果向投诉人反馈,形成投诉——受理——办理——反馈的闭合工作机制。

    我市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精细”二字上作足文章,对现有城市管理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减少了职能交叉,缩小了管理范围,增加了管理内容,做到工作范围、内容、职责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实行区域划片、责任到人、层次管理、严格考核奖惩,把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城市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将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的系统的管理,实现了管理、监督与服务一体化。在城市管理的理念、流程和方法上实现了创新,为“管理重心下移”、“重在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子,初步显现出城市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定性为定量、变分散为系统、变重过程为重结果”的可喜变化。

    记者点评: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粗放型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市适时推出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法,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方向转变。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把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日常管理和集中整治、规范管理和长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管理网络无盲区、管理内容无空白、管理范围无死角,使每一个小区、每一条街巷、每一栋建筑、每一棵树木、每一块招牌、每一盏灯饰都成为展示名城魅力、体现管理水平、彪炳文明风尚的窗口和名片。

    提升市民素质:为加强城市管理助力

    参加我市客运行业“文明服务、一路温馨”竞赛活动的李师傅每次出车都把出租车擦亮,还特意在车中放上香水,对顾客,他更是微笑服务,礼貌热情。他指着车上的“文明服务示范车”标志牌说:“我们是城市的窗口,代表着承德的形象。”

    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管理,优美的环境需要文明的市民。因此,加强城市的长效管理必须有李师傅这样的文明的市民作后盾。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我市始终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第一位任务,全面启动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制定了2008-2010年《承德市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市民素质工程实现“四提高、四增强”的阶段性目标,编印了《承德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同时利用多种载体,采取各种形式,不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突出行为实践和示范引领,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整体跃升。

    台上,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听课的社区居民座无虚席。这是我市今年开办的“市民素质大讲坛”的一个场景。目前,我市仅双桥区就已举办市民素质大讲坛20场次,参与市民4000多人次。现在,不少市民手中都有了一本字数达5.5万字的《市民文明礼仪手册》,手册详尽地介绍了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等知识。

    我市用市民素质大讲坛,搭建起了提升市民素质的平台。市民文明素质大讲坛由市文明办负责组织协调,讲课人员由市内6所高校和市直有关部门选拔聘请的38名教授、讲师和老干部组成,采取定责任、定内容、定时间、定目标的形式,每月在各个社区分别组织一至两次集中讲座。大讲坛的内容包括文明礼仪、公共道德、市民精神、生态环保等十个方面。目前,我市仅双桥区就已举办市民素质大讲坛20场次。每一场讲座都吸引了近百位市民前来听讲,市民与专家教授一起互动、开展咨询、分享文明成果,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参与热情,成为市民汲取文明营养的平台。

    市民素质的提高,外部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市民提升自我的自觉性、主动性才是关键。

    为了让市民“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我市开展了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宣传普及《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守则》。深入开展了文明优质服务示范活动、市民“文明十个一”等系列实践活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秩序,倡导诚信经营。组织文明单位、客运行业、旅游行业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城市文明。在全市客运行业开展了“文明服务,一路温馨”竞赛活动。大力开展以“建文明单位、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带文明社区、文明职工带文明市民”为主要内容的“双建双带”活动,突出抓好居民小区净化、绿化、美化,引领和带动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率先示范,形成了以文明小区带动文明社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格局。

    承德市民的素质正在和着承德城市建设的铿锵节奏,一天天地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但是这种素质的提高还没有变成一种社会普遍的风气,还没有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还没有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细节和一举一动之中。例如,在马路上,还时不时有人闯红灯,还有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还有人乱贴乱画造成市容环境的“脏”“乱”“差”,这些与承德文明、美丽的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极不相称,同时也与承德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进程很不协调。

    记者点评:相遇时的点头微笑,困难时的热情相助,不小心撞到对方说一声“对不起”,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甚至仅仅是一句“谢谢”、“麻烦您了”这样的礼貌用语,都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提升市民素质,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都能参与其中的事情。只有大家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改变一些陋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其他人,就能促进市民素质整体提升,创造一座文明的城市。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