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提升:从“硬”接待到“软”服务 旅游篇(下)
2010-08-24   23时30分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市旅游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那就是自驾游,尤其是北京的自驾游客,总是在星期六早上出发,在承德游玩一天,晚上便打道回府。

    而在原来,这些游客应在星期五的晚上到达承德,第二天晚上返回。表面上看起来,是京承高速公路的通车,缩短了京承之间的距离。但实际上,是我们缺乏休闲的环境,留不住游客。

    景区环境的提升,能够吸引游客。而休闲环境的改善,则更能留住游客。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要从根本上转变原来旅游接待的习惯,从服务游客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旅游环境,让游客宜游、宜住、宜行、宜玩、宜购……

    景区环境——让游客更舒心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木兰围场及坝上草原、金山岭长城及塞外山水,承德的景区禀赋独特,堪称一流。

    但是,我们在景区环境的打造上,还存在差距。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游客游在其中应该是从容而悠闲。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山庄内总有各种车辆往来穿梭,喇叭声声,催人躲闪,无论市民还是游客意见较大。

    “山庄作为皇家园林,应该是静谧而悠闲”,市民王老先生说,游客来到这里,应该是从容、恬淡的心情。但是往来穿梭的车辆,声声催人的喇叭,无端让人产生莫名的急躁和慌忙。

    观光尚且如此,还何谈休闲?

    再者,景区点内商业网点过多,也给景区平添了几分喧闹。这些,似乎都是些不关痛痒的小事,但加在游客身上,令游客产生反感,无端损害了承德的旅游形象。

    我们有着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就要打造一流的景区环境。

    目前,我市根据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整合了市区内核心旅游资源。将避暑山庄及外庙、普宁寺和磬锤峰森林公园这三处市内核心景区进行整合,统一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风景区,打造精品景区带,形成以避暑山庄为核心的大景区。同时整合坝上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塞罕坝机械林场和御道口牧场及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立木兰围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两大景区的整合,不仅激活经营机制。而且有效改善了景区环境。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行一票制后,统一管理,规范了服务。最重要的是票价降低了,游客感觉值”,来自青岛的小刘说,一票游览多个景点,心里舒服。他说,要是可以凭票二进山庄、或是多次进入,那感觉就更好了。

    在木兰围场,很多游客也认为,原来游览不到一公里,就需要二次购票。现在“一票通游”,让人心里感觉很舒服。

    景区整合,客观上改善了景区的环境,同时也必将通过统一管理,实现服务质量的统一和提高,为游客创造舒心的休闲旅游环境。

    据旅游主管部门介绍,在我市的其他县区,也在积极地改善景区的宏观环境。如丰宁,针对坝上草原早期开发小而散的状况,正积极地通过政府回购,形成规模开发,这无疑将较好地改善景区环境。

    此外,在微观上,还要积极地做好景区的卫生、导游、标示标牌等服务工作,全面彻底改善景区环境,为游客打造舒心游玩的环境。

    记者点评:景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承德的形象。因此从根本上改善景区的环境,至关重要。我们有一流的资源,就要有高质量的环境。山庄、外庙的喧嚣,这些因急需改善。与此同时特别要注意公共卫生间的容貌,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山庄和外庙做的比较好,值得其他景区学习。

    休闲环境——让游客更安心

    做强做大休闲旅游产业,关键是要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为游客打造一个安心的休闲环境。市旅游局副局长李思泉说,让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各得其所。

    交通“瓶颈”一直以来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顺畅的交通环境又至关重要。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才能让游客游得安心,玩的顺心。

    为此,我市在2009年9月第一条高速公路——京承高速通车后,制定了承德旅游通道建设3年规划,承唐、承朝高速公路2010年底前建成通车,承秦高速公路2011年年底建成通车;承赤、承围高速公路2012年建成通车;市、县(区)城区到周边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通二级公路、到市级乡村旅游点通三级公路。

    建设环状旅游景观大道,加快京沈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承德旅游支线机场开工建设。开通连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沈阳等城市的快速豪华客运线路。开辟市内景区旅游专线,开通市内旅游公交巴士,串联酒店、景区、商业街区、车站。与此同时加快停车场建设,解决游客停车难题。

    进得来,出得去,让游客放心游玩。

    建设一流的城市休闲环境。针对我市休闲项目的短板,计划利用3至5年的时间,建设和发展八大休闲旅游区,使休闲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我市正在开发一批适合休闲度假的高端旅游产品,比如滑雪场、狩猎场、冰雪公园、山地运动公园等项目。在市区,全面启动了五星级酒店、博物馆、奥体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清理各类违规经营摊点,治理城市“六乱”,搞好城市亮化、美化和净化,创造整洁、规范、优美、独特、宜游的市容市貌环境。

    玩得好,住得好……来到承德,能够充分放松心情,让游客休闲娱乐,那时我们的休闲旅游产业才会走上正轨。

    记者点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既要有硬件设施,又要软件跟上。硬件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在两三年内在软件上做做文章,比如全民素质的提升、卫生环境的改善、交通拥堵、如厕难等,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另外,在硬件建设上是否在现有设施上做好文章。新建的设施美观漂亮,固然是好,但旧的设施让它干净整洁,比如干净的街道,整洁的楼房等,未必不能令游客赏心悦目。

    服务环境——让游客更放心

    一个城市的美誉度,在于这个城市的好客度。总体来说,就是这个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如何。

    “我们有着一流的旅游资源,但如果服务水平跟不上,一定会损害我们的城市形象”,市旅游局副局长李思泉坦言。

    目前我们的综合服务功能不强,旅游从业人员、市民乃至标示标牌、自助服务体系等等,都还有很大差距,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不相匹配。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软件”更要“硬”,因此,我市针对差距,发力提升旅游服务环境。

    开展文明景区创建活动,在全市旅游景区推行售票、验票、导游讲解、投诉处理等8个窗口服务标准。并以“树形象、强素质”为目标,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待客,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开展了多层次的全员教育培训,对旅行社经理、星级饭店中高层管理人员、景区管理人员、导游人员、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有了良好的服务水平,游客才能放心游玩。

    以“四大一推一建”活动为载体,以“我爱承德我爱家”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增强市民的友善度、好客度。

    同时在银行、商场、市容环卫、公交、出租车等窗口服务行业开展“我是城市形象大使”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我是游客的小导游”体验活动;在大中专院校开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志愿者在行动”活动。

    同时加快游客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在高速路出口和避暑山庄及外庙等交通要道和主要景区建设4-5个旅游咨询中心,并建设围场、丰宁、兴隆等旅游集散(咨询)中心。建设12301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24小时双语服务。

    实施道路标示标牌国际化工程,公路指示牌、城市道路指示牌、街区指示牌与旅游景区指示一体化、双语化,实行国家A级旅游景区内标牌双语化建设。

    构建旅游车辆服务体系,包括燃料供应、道路导航、紧急救援、保险应急、医疗救助构成的旅游车辆服务网络,建设4-5个集餐饮、宾馆、购物等服务于一体的汽车营地。

    构建游客支付便捷体系,推进信用卡支付工程,拓宽国际信用卡POS机刷卡网点的覆盖面,国家A级景区、星级饭店、大型商场、餐饮企业等都要推行信用卡服务。

    推动旅游服务双语化建设,2010年,在10家星级酒店、10家社会餐饮企业中推行中英文菜单。到2012年,3星级以上酒店全部实行指示牌、菜单双语化。

    同时实施“旅游接待设施升级工程”,对全市从事旅游接待的社会旅馆、招待所、饭店、餐馆进行全面梳理,制定符合国际旅游城市的经营管理标准,在规模、管理、卫生、环保、安全等方面全面整改、提升。

    游客来到承德,无论吃住行,还是游购娱,都能在放心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留住游客,让游客有归属感。也只有这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才可能实现。

    “硬”环境更硬,“软”环境不软,使城市的美誉度和好客度再上一个层次,真正与国际接轨,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记者点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全民素质的提升是很关键的工作。特别是制约我市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将要打破之前,如果我们的干部、市民的文明素质不能得到全面提升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潮,就会给游客留下难以磨灭的不好的印象,就会损害我们承德的形象。因此,我们要抓紧在近两三年内做好全民素质提升的工作,在全体市民中形成“处处是景点,人人是环境”的浓厚氛围。

    记者 燕明 东文

编辑 关亦民 李冉


点此下载信息图片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