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10-01378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文件编号: 承市政办字〔2010〕140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各县、自治县、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由市委宣传部起草的《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标准体系》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O一O年七月二十日
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标准体系
(2010年—2020年)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承德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措施,为推动承德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参照国际国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通用做法,结合承德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初步设计到2020年承德市实现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标准体系(计10类52项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1.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基本定位:发挥承德特有的生态、区位、资源和文化四大优势,唱响“避暑山庄、和合承德”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打造京北皇家度假区和“中国北方休闲之都”,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支撑产业,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
2.全市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上,年增11.54%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城市恩格尔系数≤30%。
3.全市旅游业总收入与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到
2020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15%以上,年增4.29%,与全国同级城市相比居领先水平。
4.全市入境旅游总收入逐年提高。到2020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亿美元以上,与全国同级城市相比居领先水平。
5.全市旅游从业人员比重逐年增加。到2020年,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市总就业人员比重15%以上,与全国同级城市相比居领先水平。
二、旅游人数指标
6.接待国际游客人数与城市总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到2020
年,城市总人口发展到100万人,全市年接待境外游客100万人次,占城市常住人口数比重达到100%。
7.接待国内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到2020年,全市年接待国内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0.5%。
8.外籍人口入住率逐年增加。到2020 年,全市外籍常住人口占我市城市总人口比重达到5%以上。
三、旅游资源国际竞争力指标(核心指标)
9.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及著名景区得到很好保护。避暑山庄、外八庙、金山岭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其他相关著名旅游景点景区得到更好保护,永续发展。
10.全市旅游资源普查与开发成效显著。建成年接待游客总量不低于200万人次的核心旅游景区 5处以上(包括市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心景区、木兰围场森林草原旅游度假区、丰宁京北第一草原、兴隆雾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滦平金山岭长城风景区),建成年接待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重点旅游度假区5处以上(包括双滦双塔山风景区、平泉辽河源自然风景区、宽城蟠龙湖旅游度假区、隆化七家茅荆坝温泉度假区、承德县农家生态游等生态旅游观光园区)。
11.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品牌。在避暑山庄已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上,力争将围场坝上森林草原度假区、滦平金山岭长城风景区等逐步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休闲、运动、疗养、养生、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
12.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标准化。按照国际旅游质量认证标准,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确保游览秩序井然有序,无安全隐患。
四、城市生态自然环境指标
13.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相应水平。城市规划区绿化覆盖率>60%,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14.城市水资源质量达到高等级水准。人均占有水资源在全省居领先水平,城区饮用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15.全年空气污染指数达到最低水准。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95%以上。
1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最好水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17.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实现最好水准。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
18.城市噪音污染降到最低水准。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
19.城市容貌卫生环境达到优良水平。旅游环境和市容市貌洁净美。
五、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20.建成高效便利的航运通道。建成承德旅游支线机场和围场坝上通用机场。到2020年,争取拓展开设3—5条国际航线。国际国内航线航班满足游客程度达到90%以上。
21.建成进出便捷的高速公路网。建成“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建成8个以上距市中心区半小时车程高速公路进、出口,确保游客进出快捷。
22.建成高速铁路客运进京专线站点。到2014年,建成北京到沈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承德市区客运站,使之成为国际国内游客重要的进出口。
23.实现市内交通方便快捷。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造条件发展城市轻轨、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建成通
往城市各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
24.实现交通文明规范服务。进出城市的火车、汽车站点以及城区公共运营公交车、出租车等,外观整洁靓丽、色彩丰富,内部清洁卫生、规格统一,公益广告、车身广告内容健康新颖、具有现代气息,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文明礼仪和文明用语,能够提供文明规范优质服务 。
六、人文环境和国际形象指标
25.实现城市交通、景区标识国际化。市区各主要道路实现中英文对照的交通(方向)指示牌和旅游景区(方向)指示牌;各主要旅游景区实现中英文对照说明牌或导游录音;各旅游服务场所服务人员能用普通话接待游客,具备能够用英语会话的专业服务人员。
26.提高市民与国际人士的语言交流能力。到2020年,市区国际语言普及率达到25%以上,服务行业基础外语普及率达到50%以上。
27.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做到文明生活、文明礼仪、文明待客,对外来游客态度友好热情,居民好客度达到100%。
28.旅游文化娱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打造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城市节事(会展)活动品牌1—2项;建设大型实景文艺演出和旅游演艺项目;城市夜景街区晚上有丰富多彩的旅游娱乐活动;建设一批社会资源国际游客访问点。
29.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到2020年,力争年举办国际性商务贸易、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10项以上;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友好往来城市30个以上;争取国际民间组织来承举办活动,形成国际知名的形象特质或美誉度。
30.城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建成纪念馆、美术
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奥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国际文化贸易交流中心、国际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文化旅游娱乐设施网络;建成游客旅游购物服务体系;建成1—2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内容新颖、便于游客参与的大型国际性娱乐场所;建成标志性建筑3处以上;实现城市旅游厕所星级化。
七、旅游管理和营销指标
31.建成旅游产业规划、发展、营销“一体化”管理体系。成立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负责全市旅游产业规划、发展、营销工作,实现全市旅游行业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
32.实现政府旅游业投入和专项政策支持经常化。建成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财政、金融、税收、公安、交通、园林、城建、文化、铁路等相关部门协同落实支持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政府财政预算设有对旅游业发展支持的专项资金并做到逐年增加。
33.建设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人才队伍。建成功能完备
的旅游培训体系和高等级综合性旅游学院,扶持河北旅游学院等院校,培养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专业外语人才及涉外公共服务系统外语人才,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34.实现旅游市场秩序良好。主要旅游景区对摊贩实行集中管理,主要旅游景区、集中购物街区及其他旅游购物场所环境整洁;无围追兜售、尾随强卖现象;无乞讨现象;无假冒伪劣商品;无价格欺诈、胁迫消费等行为;无“黑车”、无“黑社”、无“黑导”; 旅游服务质量高,无涉及旅游市场秩序的重大投诉。
35.实现旅游城市宣传制度化。全市旅游促销、宣传推介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国际化。政府财政预算列支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并做到逐年增加,宣传促销成效显著。每年制定城市形象宣传实施方案,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开展城市旅游形象宣传,适时设立境外旅游营销机构。承德电台、承德电视台、《承德日报》、《承德晚报》开设固定的旅游宣传专栏、专版、专题节目。
八、城市旅游信息系统性和便利性指标
36.建设5个以上旅游集散中心。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为来承游客和市民提供散客组团出行的服务平台。
37.建成一批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商业及交通中心区等游客集散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具有咨询、预定、受理游客投诉等功能,各种信息资料能够及时更新,工作人员服务规范。
38.建设国际化信息化旅游服务网络。市内所有旅游服务设施都能具有网络服务功能,实现景区景点联网服务,网上预订全程服务。建成多语种承德旅游网,网上旅游公众信息服务渠道畅通;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投诉电话。
39.建成国际化城市标识公共服务体系。各公共服务系统
具有国际通行的文字、图形标识。全市交通系统、旅游服务设施系统、提示警示系统、公益性天气预报系统等公共服务系统都具有国际通行文字、图形的标识。双语标识设置率达到100%。
40.建成功能完备的现代商务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的国际贸易中心、商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为国际、国内游客提供商务服务。
41.提高国际旅游金融支付的便利率。市内各主要旅游饭店都能做到接受国际旅行支票及信用卡支付、受理银行卡,外汇兑现营业时间18小时以上。
42.实行便利的通关流程服务。国际航班开通后,确保国际游客办理通关手续方便快捷,能够落地签证或免签。
43.建成便利的国际电讯通道。城市和各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互联网和国际电话达到国际旅游城市水平。
44.提高城市会展业国际化功能。建成可以容纳300人以
上、具有同声传译系统的国际会议中心,建成800个标准展位以上的展览场馆,能够举办国际会议、会展。
九、旅游接待保障完善度指标
45.实现旅游线路畅通便捷。建成功能配套的皇家文化旅游、佛教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线路,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46.建成高质量的旅行社体系。建成一批可组织国际游客的旅行社或分社,旅行社信誉良好、经营规范。各旅行社服务顾客满意率达到100%。
47.建成功能完备的城市旅游住宿设施。全市客房数量、档次基本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社会旅馆为入住旅游者提供安全、卫生、规范服务,新建成高等级(四星和五星)酒店、连锁酒店、主题酒店数量15家以上。
48.完善适应国际、国内游客需要的城市旅游餐饮设施。全市有提供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餐饮风味的餐饮点相对集中的街区;在旅游者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和场所,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快餐店,有提供正餐的西餐馆和适应主要客源国(地)游客口味的餐饮。
十、城市旅游安全性指标
49.社会治安秩序安全良好。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体系,全市社会安定,法制化程度高、犯罪率低,社会生活和谐有序,
社会安全感和稳定度高。
50.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公共事务机构能够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文明优质的服务,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51.确保全境旅游安全。城市有巡警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可及时妥善处理;各景区景点有安全保卫人员,确保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52.建立高效快捷的旅游紧急救援机制。建立健全游客紧急救援体系和工作预案,争取加入国际性救援体系,积极构建国际医疗网络;全市主要旅游景区有医疗救护点;旅行社投保责任险率达100%。
主题词:国际旅游城市 标准体系 通知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7月20日印
(共印300份)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