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全辖各项存款余额238.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1.24亿元,实现税前利润17.8亿元,各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本网讯 (通讯员冯琦、洪玉、东凯,记者国君、利华)今年以来,承德市农村信用社对标先进,科学定位,提速发力,确定了以率先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为目标,落实“二次创业”整体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强实力,服务地方树形象,强化管理提质效,实现了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全面发展。截至6月末,全辖各项存款余额238.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1.24亿元,实现税前利润17.8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130.68%,资本充足率达到8.87%,各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实施“四大工程”,推动二次创业。根据承德市农村信用社在全省系统内处于“第二梯队”的实际,为了更好地推动“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办事处党委审时度势做出以率先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为目标落实“二次创业”的决定,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承德市农村信用社达到全省“第一梯队”的水平。为全面实现这一目标,深入实施以“达标工程、科技工程、素质工程、形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工程”,确保二次创业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截至6月末,全辖有6家联社提前完成2010年资产保值增值率目标,3家联社提前完成2011年资产保值增值率目标,围场县联社资产保值增值率高达108.90%,全省系统内排名第一。截至6月末,信通卡发行量达到31.4万张。组织开展了稽核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共有31名45周岁以下现任稽核员和96名符合条件的其他岗位人员通过了考试,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开展“四项创新”,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创新理念。注重发挥信贷的调节和杠杆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和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力度,严控“两高一低”行业贷款,培育市场,助推经济发展转型。截至6月末,全辖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51.9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4.23%,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创新载体。搭建政府、企业、农村信用社三方合作平台,围绕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提前进行调查,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及时进行评级授信,缩短企业办贷时间。上半年先后对230家企业进行了授信,授信金额达到18.7亿元;与10家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意向书》,累计发放贷款1.07亿元。同时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作为惠农、便农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推广创建工作力度。三是创新产品。针对农户和企业的不同信贷需求,将信贷品种进行整合,推出了“信用、担保、抵质押、联保”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信贷套餐”,使客户可根据自身实际及贷款需求,自主选择贷款方式;积极对接新农村建设,开办新民居建设贷款,上半年,已累计发放新民居建设贷款1326万元,先后支持新民居建设试点村80个;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模式,支持全市肉鸡养殖产业龙头公司与农户对接发展。并积极探索这一信贷模式向种植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延伸。四是创新服务。大力推广以限时服务、承诺服务、上门服务、阳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信社特色服务,公开业务品种、办贷程序,对办贷时限作出承诺,并向社会公布。积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服务工作,先后设立便民服务点13个,已全部对外营业。
狠抓“三个重点”,实现自身均衡全面发展。狠抓经营管理。按照“早抓、抓早”的思路,于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核定各项经营指标,严督导、勤调度、细考核,大力推进集约经营,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狠抓风险防控。适当调高信贷业务咨询额度,严格落实信贷审批管理责任制度,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强化稽核监察管理。加强稽核人员培训,提高稽核人员业务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各类稽核检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督促整改。狠抓企业文化建设。围绕“二次创业”实践,深入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全辖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使“二次创业”成为凝聚全辖力量的源动力和风向标;围绕提素质水平,大力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党风廉政教育,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围绕创先争优,进一步完善系统党建工作,培树先进典型,大力度进行表彰宣传。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